活到40歲當然也是有一些投資,這邊想記錄一些心得分享,讓自己未來幾年後再回顧
- 投資三大因子
投資三大因子分別是時間,報酬率、本金
你想要低本金、短時間,那就必須要高報酬,本金少報酬率又低,那就要足夠的時間累積。假設你設定了一個目標,譬如40年後退休要存多少錢,那就可以估算看看要投入多少的錢,算上複利後,需要多少的報酬才夠
舉例來說如果年化報酬8%,20年,要累積1000萬,那一個月大約要定期定額1萬7。
如果只拿得出1萬,一樣20年,那報酬率就必須要達到約13%。而標普500的年化大約是10%,所以你必須要投資比大盤風險還要高的標的,才有可能達到。
- 股市長期向上
而所有的股市投資假設,都是建立在股市長期向上,這是根據資本主義和生產力提升來做得假設,你花錢投資優秀的公司替你賺錢,生產力提升,成本下降。
- 不要擇時,最好的投資時間就是現在
小弟是ALL IN派的(但其實我也做不到,還是留不少現金和穩定的股票如中華電信)。我認為一般人是無法藉由低買高賣賺錢的,因為沒辦法預知高低點,自然也不可能透過擇時來取得更大的報酬,在這個前提下,ALL IN就避免掉擇時買或賣的問題,最終取得大盤報酬。而風險規避或是調整應該是透過資產配置和事前擬定的計畫才對。
- 不因小錢而不投資
有很多人都會說年輕高風險投資輸光沒差,或是本錢少效益低,其實這是結果謬論,如果你沒有從小錢開始拿真金白銀在股市裡面長期存活,你是不會感受到股災來時的恐懼,高點時的貪婪的,怎麼可能突然存有一筆錢以後才開始投資,突然就這些投資經驗,能力,心態都足以應付市場了?當你的投資心態不足,很容易隨著股市上上下下而受影響,甚至殺進殺出。而事實上即使小錢也能透過長期的時間累積產生巨大的複利。
投資是一輩子的事情,所以一開始就要越早接觸,我認為年輕人先專注本業是對的,因為本業收入增長通常遠高於投資,但不代表不要投資,而是不要花太多心思在上面,一開始可以先透過買ETF定期定額投資就好,有興趣可以慢慢撥一定比例來投資個股,試看看自己的身手,看看自己能否打贏大盤,而隨著你在市場上存活越久,你會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