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HINK終於來南部淨灘了,還來得很及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文章內所有圖片皆由ReThink團隊提供

在北部發起多場大型淨灘活動的海廢議題及海洋保育倡議組織ReThink今年終於進軍南部、甚至在全台各縣市逐步發起淨灘活動,長期關注他們的我在收到消息時立馬把貼文轉載到讀書會的群組。當時想去的場次在台南極為偏僻的將軍區青鯤鯓漁港北堤,沒有汽車的我根本到不了,很感動的是,這群在兩個月前被我推坑進入環保圈的夥伴比我想象中更踴躍,車子和同伴一下子都齊全了。雖然沒辦法全員到齊,但讀書會結束以後至少還能把大家連結起來,是我覺得自己身為主揪在活動結束後、應該努力承擔起來的工作,畢竟微小的社群有時候更值得經營。

後來我還提醒了一句,那天是夏至喔。有人要臨陣脫逃可以說。兩位夥伴都是第一次淨灘,我覺得自己有必要給人家一點溫馨提醒,不過最後我們三人還是義無反顧地出發了。事實也證明那天的太陽極度晴朗,回想起來仍然很想給到場的所有人一個大大的RESPECT.

6/21淨灘當日天氣極度晴朗,但仍然無法阻止大家前行的決心

6/21淨灘當日天氣極度晴朗,但仍然無法阻止大家前行的決心


淨灘最常撿到什麼?和我們想的完全不同

活動開始之前主辦方先和大家科普了一些常見的垃圾分類注意事項,其中有一項是裝滿茶色液體的寶特瓶,他鄭重其事地請大家無需太認真清空這一類的寶特瓶,因為裡面裝的八成是來自在船上無處解急的航海人員留下的尿液。幸運的是我們在兩小時的淨灘過程中都沒碰到寶特瓶,不過卻撿到了數不清的玻璃酒瓶碎片

這些酒瓶是哪裡來的呢?其中一位夥伴推測將酒瓶拋擲到海灘上的主人們,可能是在船上工作且無法入境的外籍移工。記憶中玻璃是回收處理成本最低的材質,因此我和夥伴們勤勤懇懇地在細沙裡挖出這些碎片,也想著若是多撿一些、就能減少有人意外割傷的風險,沒想到最後才知道它們的命運也終將被歸類到一般垃圾,有點可惜。

另外,我們原本想象海灘上最常見的垃圾應該是寶特瓶、拖鞋、打火機和一些莫名其妙被人遺落在沙灘上的日常用品吧(比如夥伴就撿到Airpods一對),沒想到花費全場人員最多力氣搬運的,是大型浮具。

佔據台灣海岸廢棄物高達7成的漁業廢棄物

佔據台灣海岸廢棄物高達7成的漁業廢棄物


根據2023年海廢快篩統計調查的數據,漁業用品佔了全台海岸廢棄物的7成(69%),這個數字遠比想象中驚人,其中由保利龍製成的發泡浮球又佔了29%、漁網繩索緊追其上(28%)。這些浮具長得很像積木且有一定重量,加上需要先把垃圾拖上堤防、再順著另一側的斜坡下行,才能把垃圾送回平地;於是大家試驗了各種方法,決定排出交錯的人龍隊形,將浮具一塊接一塊地傳遞,減輕每個人的體力負擔。雖然後來大家發現兩人一組把浮具扛回平地或許更有效率,不過當下還是可以真切地體會到人們團結成事的力量所帶來的感動。

大家正排成人龍的隊形搬運大型浮具

大家正排成人龍的隊形搬運大型浮具


在行動中找到自己前行的意義

這幾個月在工作和生活的海浪裡頭漂流翻滾掙扎,日子過著過著就開始覺得為環保議題熱血的日子已經很遙遠,好像忘記自己還能做些什麼。那個一直想為氣候變遷、為大量的垃圾做些什麼、對極端氣候感到焦慮的自己,卻連隔壁辦公室的人不認真回收便當盒都無能為力,只能默默生氣。

因此在當天撿垃圾的過程中,一些平時無法在工作和人際關係中展現的價值觀和特質忽然有了可以溜出來在太陽底下發光的機會,比如經常被評價太一板一眼的個性在堅持垃圾分類的當下終於找到剛剛好的容身之處,內心久違的某一處似乎一點點被療愈。意識到自己如此認真對待手中垃圾的那一瞬間差點熱淚盈眶,那個對某些事情仍然堅持思考,堅持行動,堅持說不的她,原來還在呢。儘管她可能對工作感到麻木或無關痛癢,但並沒有徹底失去對世界上某些事物的執著。

曾經在一位NGO創辦人的訪談中讀到他經常被詰問NGO能為社會帶來什麼價值,而他的回答淡而有力:「不是NGO需要社會,而是這個社會需要NGO。」當時的我是這麼理解這句話的——NGO透過大眾的支持得以持續營運的同時,人們相信的價值觀也透過支持NGO的行動才得以被實踐,雙方互相共生共利。從事行銷企劃工作的自己也經常需要自我拷問:這個活動/產品/內容能給參與者帶來什麼價值?為何他不選擇把自己的時間、金錢和精力投入其他事物,而選擇我們?

想著自己為何以及如何在炎炎夏至來到這片海灘,又何以幸運地能為自己在乎的事付諸行動,對主辦方、兩位夥伴和現場素不相識卻同等熱情的同伴們又生出了更深的謝意。

第二次在台南淨灘大成功!

第二次在台南淨灘大成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uno的表達實驗室
10會員
19內容數
被同學戲稱為「大學畢業後少數還在看書」的Z世代年輕人,用閱讀認識他人和思考世界、靠寫作感受自己的存在,渴望讓世間複雜深刻的知識寶藏被更多地球旅人看見。 曾從事採訪工作,喜歡透過書評與報導文章、podcast、演說等多元方式採集故事、萃取知識,傳播有趣的事給大家。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你們有淨灘過嗎? 跟著專家淨灘吧! 近期「淨灘」活動在台灣極為盛行,也有各大企業搶著認養海灘、舉辦淨灘活動,但是台灣這麼多人「淨灘」,為何海邊的垃圾還是源源不絕的呢?跟著專家淨灘吧!
Thumbnail
你們有淨灘過嗎? 跟著專家淨灘吧! 近期「淨灘」活動在台灣極為盛行,也有各大企業搶著認養海灘、舉辦淨灘活動,但是台灣這麼多人「淨灘」,為何海邊的垃圾還是源源不絕的呢?跟著專家淨灘吧!
Thumbnail
非常推薦這片海灘區,沒有太多人,如果時間足夠的話也可以坐在那裏聽聽海浪聲, 感受海風的吹拂......
Thumbnail
非常推薦這片海灘區,沒有太多人,如果時間足夠的話也可以坐在那裏聽聽海浪聲, 感受海風的吹拂......
Thumbnail
守護海洋平衡,修復海洋生態系,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與政府機關及專業機構合作,進行合法保育放流。時值夏季,透過專業機構建議、指導,預計所施放的物種及規劃的保育放流活動有以下場次,此期間的功德殊勝,歡迎一同響應。
Thumbnail
守護海洋平衡,修復海洋生態系,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與政府機關及專業機構合作,進行合法保育放流。時值夏季,透過專業機構建議、指導,預計所施放的物種及規劃的保育放流活動有以下場次,此期間的功德殊勝,歡迎一同響應。
Thumbnail
位於花蓮的"黑潮文教海洋基金會",主要關注「鯨豚與海洋」的相關議題,並且有環境教育、鯨豚解說培訓志工、鯨豚監測、海洋廢棄物等事項。我們邀請到黑潮的執行長林東良分享「島航計畫」,並從中獲取很多山與海視角的能量。
Thumbnail
位於花蓮的"黑潮文教海洋基金會",主要關注「鯨豚與海洋」的相關議題,並且有環境教育、鯨豚解說培訓志工、鯨豚監測、海洋廢棄物等事項。我們邀請到黑潮的執行長林東良分享「島航計畫」,並從中獲取很多山與海視角的能量。
Thumbnail
這一次傑比小心情要跟大家分享眼不見為淨是好的嗎?
Thumbnail
這一次傑比小心情要跟大家分享眼不見為淨是好的嗎?
Thumbnail
海洋為地球之母,臺灣四周環海,是擁有豐富海岸生態系的寶島。然而海洋卻正面臨生態系遭受破壞,漁類資源枯竭、污染、過度開發等諸多威脅。積極響應海洋保育,可以避免海洋酸化造成的氣候變遷、極端氣候等問題。觀音山與專業機構合作,以正確的方式進行保育放流,維繫海洋生態系的完整,愛護海洋保育放流從你我做起!
Thumbnail
海洋為地球之母,臺灣四周環海,是擁有豐富海岸生態系的寶島。然而海洋卻正面臨生態系遭受破壞,漁類資源枯竭、污染、過度開發等諸多威脅。積極響應海洋保育,可以避免海洋酸化造成的氣候變遷、極端氣候等問題。觀音山與專業機構合作,以正確的方式進行保育放流,維繫海洋生態系的完整,愛護海洋保育放流從你我做起!
Thumbnail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有時到海邊,想享受令人心曠神怡的大自然,卻看見岸邊滿坑滿谷的海廢垃圾,破壞了難得的美景。今天,《人生善敗學》邀請到台灣的海廢專家,同時也是環保團體RE-THINK的創辦人黃之揚,來到節目與聽眾朋友們分享他倡議環保議題,一路走來的歷程。
Thumbnail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有時到海邊,想享受令人心曠神怡的大自然,卻看見岸邊滿坑滿谷的海廢垃圾,破壞了難得的美景。今天,《人生善敗學》邀請到台灣的海廢專家,同時也是環保團體RE-THINK的創辦人黃之揚,來到節目與聽眾朋友們分享他倡議環保議題,一路走來的歷程。
Thumbnail
天氣轉好,我們騎往蘭嶼東岸,也騎上了中橫,完成環島。
Thumbnail
天氣轉好,我們騎往蘭嶼東岸,也騎上了中橫,完成環島。
Thumbnail
過去曾經有短暫地挑戰過無塑生活,其實並不算困難,只是需要以這項需求來重新規劃生活,例如要帶哪些餐具、要在哪裡洗滌餐具、在哪些餐廳用餐不會製造塑膠垃圾等等;我想有些壓力的地方,是在於我們需要讓店家改變他們的作業SOP,有些店家會因此不滿,但也有許多人會稱讚我們環保,我遇到的經驗是後者居多。
Thumbnail
過去曾經有短暫地挑戰過無塑生活,其實並不算困難,只是需要以這項需求來重新規劃生活,例如要帶哪些餐具、要在哪裡洗滌餐具、在哪些餐廳用餐不會製造塑膠垃圾等等;我想有些壓力的地方,是在於我們需要讓店家改變他們的作業SOP,有些店家會因此不滿,但也有許多人會稱讚我們環保,我遇到的經驗是後者居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