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在某個春天的早晨,朝陽照射在綻放兩三朵梅花的枝頭,一位海德堡的年輕學生悄悄地在枝頭上吊自殺。」
清清爽爽的文字,美麗又愜意的景象,卻是悽美又失落的內容。就像是吃著柔軟的慕斯蛋糕,配上一杯無糖美式黑咖啡,入口時苦澀入心扉,卻回味無窮。太宰治的文字有種獨特的魔力,在字裡行間能令人流暢的感受著他的故事。與《人間失格》中的孤獨絕望之情感不同,帶著一點夏目漱石的直爽、川端康城的柔美,從頭到尾讀完,再看看第一段的母親形象,有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空虛痛心之感。
去過海德堡學生監獄的我,似乎能感受到瀰漫在空氣中的叛逆感和反諷情節,據說這個監獄當初就是為了關那些有反抗意識的學生,牆壁上滿滿的都是塗鴉與文字,敘說著學生們憤慨的情緒。
我這次看的是這個書封很淒美的版本,《斜陽》就某種程度上,很大部分的融入了太宰治自己的人生故事,書中描述的是和子一家人,包括和子、和子的母親、弟弟直治三人,以及一位弟弟好友兼和子的愛戀對象上原先生。和子的母親是一位沒落的貴族,也就是「斜陽族」,包括直治的「夕顏日誌」,都呼應著題目「斜陽」。
和子的母親在書中的形象十分溫柔、優雅、逗趣,時而像個小女孩,與和子強壯、粗糙、熱情的個性截然不同,母親後來患上肺結核,但依然與所有的病人相同,身心漸漸的變得脆弱,雖有和子一步步的緊跟在母親身邊照料,但最終仍無力回天。閱讀時讀者的心情就如同和子般,起伏不定,不安又擔心,母親就如同曇花一現的絢爛,不知道何時會被病魔給侵蝕殆盡,特別是看到柔弱優雅美麗、內心堅定又逞強的母親形象,不禁令人憐惜又不捨,難受卻束手無策。
「枯藤老樹昏鴉,小強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本書的意境完全能用這首古詩來表達。從南洋戰爭後回歸的弟弟,代表著太宰治的自身意識,帶著頹廢又絕望的世間觀,極度的厭惡、痛恨自己。在這樣纖細敏感的心靈之下,他在文中傳達出一種無力、封閉、崩潰的訊號,令人感受到他的窒息痛苦,像隻負傷的野獸,想用自我了結來保護自己最後的尊嚴。
「看到母親依然如此優雅地活著,我既高興又感激,不禁熱淚盈眶。」,「瞬間,我被駁得無言以對,心情異常沮喪,想不出任何方法,茫然地環視昏暗的房間。」兩人在和子父親死後與和子遷往伊豆山中,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但依然無法避免最後的結局。媽媽雖然溫柔,卻不太聽和子的建議,總是照著弟弟的話做,這樣的溫順讓和子既生氣又無法向他最愛的母親發脾氣。
「總覺得這個世界走樣了。」太宰治就是如此,深愛著他的理想世界,但擦掉了這層唯美薄霧後,展現出的卻是充滿著混亂、噁心、傷害的透明玻璃,反映出一切的失序。這樣沈重的文字所承載的,不只是美,還有穿越時代的苦痛和失落。都說太宰治是厭世,但我認為他的情結很大部分是受環境與家庭所影響(當然厭世也不是什麼壞事……。)
「母親真是無比的善良,一想到媽媽我就想哭,為了向媽媽道歉,即使要我死也無妨。」
太宰治對世界有一定的想法、想像,但世間環境並不是繞著他轉,比起改變,更有一種徒然無力的難受。
斜陽真的是一本我看第二遍也感到很痛苦的書,一種你無法阻止萬事殞落的胸悶,當初在書店站著看完,想偷偷哭又覺得很丟臉,只好忍住。特別是有經歷過親人離別的話,就更難過了(但文字和劇情太美,又讓人很想再看下去)。
喜歡治鬱情節的話,請挑個好日子,泡杯苦澀的咖啡讀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