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你好嗎?
今天想要與你分享的啟發關鍵詞是「停車」。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呢?
無論是帶家人出遊,或是為了看場表演,好不容易開車到了目的地,卻在停車場外排隊排了許久。你一邊等,一邊心裡在想著:到底要不要繼續排?還是去別的地方找看看?
「要不要離開?或是繼續排隊?」這個問題,其實不只出現在停車場,也經常出現在我們的人生中。
讓我們想像兩個情境:
第一個停車場只有五個車位,你正排在第一位。只要有一台車離開,你就能進去停車,但目前來看,只有1/5的機會有人離開。
第二個停車場則有一百個車位,但你排在第二十台車後面。你得等二十台車離開才輪到你,同樣地,每台車離開的機率也是1/5。
如果這兩個停車場距離目的地差不多,你會選擇哪一個?
從純機率上看,似乎兩者差不多。但從我們的生活經驗來說,等後者(大型停車場)停到車的機會,往往更高一些。為什麼呢?
這件小事帶來了兩個啟發:一個是多樣性,一個是前進感。
首先,來說說多樣性。
想想看,為什麼有的地方只有五個車位,而有些地方卻能容納一百輛車?
通常前者是某個特定景點或餐廳的專屬車位;後者則可能是大型公園或購物中心旁的公共停車場。
這也意味著:前者的車主多半有相似的行程安排,而後者的車主則各自有不同的停留時間與目的地。
換句話說,當樣本數變多,行為的多樣性增加,流動性也跟著提高。
這讓我想到塔雷伯在《黑天鵝效應》裡說過的一句話:
「策略應該是讓自己暴露在有機會出現正面黑天鵝的環境中。」
(Expose yourself to positive Black Swans.)
在人生裡也是這樣——當我們能夠接觸更多不同的人群與場域時,或許機會就悄悄藏在其中了。
再來,是前進感。
即使你在大停車場的隊伍裡排在第二十一位,只要前面的車子慢慢往前挪動,
這種「有進展」的感覺,就會讓人有繼續等待的動力。
在《原子習慣》裡,詹姆斯·克利爾提到:
「能夠立刻看到回報的行為,最容易被重複執行。」
(What is immediately rewarded is repeated.)
這句話讓我想到,日常生活中,其實我們也需要這種一點點的進展感。
可能是一個階段性的小成果、一句「你真的進步了」的肯定、或是一次小小的慶祝。
這些微小但真實的「前進感」,會在漫長的等待或努力中,成為我們不放棄的力量。
回到這個小小的排隊選擇,它讓我同時思考了兩件事:
一是往外看:在人生的選擇裡,我們是否能給自己一個機會,去接觸更多樣的場域與人群?也許正因為多元,才會讓我們更容易碰見機會。
二是往內看:在陪伴家人或與同事共事的過程中,是否能多創造一些「前進感」?比如明確的回饋、完成階段性任務的儀式,或是給對方一句「我們真的有在進步」的肯定。
很多時候,事情的難易未必全然取決於條件本身,
而是在那條等待的隊伍中,我們是否感受到:自己還有希望,也還在路上。
—
親愛的你呢?
有沒有什麼和「停車」、或是在生活中等待與選擇的故事?
如果你願意,也歡迎跟我們分享喔~
祝你有個美好的一天!
—— 企鵝不捨小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