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你好嗎?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啟發關鍵詞是「藍莓」。藍莓是我們很愛吃的水果之一,記得有好長的一段時間每次去好市多都會去買一大盒藍莓回來慢慢品嚐.
但藍莓這個水果,比起草莓或是芒果,在第一印象上並不是那麼的搶眼,也很少是成為某個季節水果的代表,相較之下,它有點像是水果界的配角。
但最近聽朋友提起,原來藍莓是一個所謂的「超級水果」。
「超級水果」這個詞是從2004年開始被正式提出的,來自美國兩位食品產業分析師——朱利安・梅爾廷(Julian Mellentin)與卡爾・克勞福德(Carl Crawford)。他們共同寫了一本書,叫做《成功超級水果戰略 Successful Superfruit Strategy》,被譽為水果產業的聖經。
書中提到,想要被稱為「超級水果」,需要滿足六個標準:
感官誘人、新奇、方便、供應量可控、有潛在健康益處,以及能結合全方位的市場行銷。
很多水果可能滿足其中一兩項,但能全項通過的少之又少,而藍莓就是其中之一。
我們來分別看看這六點,
藍莓的顏色深藍接近黑紫,給人一種濃縮、神秘又天然的印象。吃起來帶點果酸、不會太甜,剛好符合現代人「不要太甜但要天然」的感觀趨勢。
藍莓原本是北美地區特有的野生漿果,在亞洲並不算常見。這種「來自遠方的新朋友」形象,給了他壹定的新奇感.
藍莓是少數清水沖洗後就馬上能吃的水果,也是為什麼大部分的藍莓包裝盒上都有幾個小孔,方便用來沖洗,沖洗後因為其每個都小顆又不黏手,特別方便隨手就抓幾顆放到嘴裡。
藍莓的種植技術和產地這幾年大幅擴張,從北美延伸到南美洲、紐西蘭、澳洲,甚至中國、智利也都有穩定供應。
這代表它不像某些水果(如櫻桃或山竹)有明顯的季節限制,
可以全年穩定供貨、特別適合全球市場推廣與加工應用。
現代人滑手機看螢幕的時間越來越長,也在護眼功能這個健康議題上增強了藍莓健康益處功能。
而藍莓也富含花青素,維生素,膳食纖維,抗發炎成分等等,加上很少人對他過敏,使其在市場行銷上的施力點也很多,符合市場與商家的共同需求.
這樣一看,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藍莓,竟然藏著那麼多層次的「能力」。
這件事帶給我們的第一個啟發是,這也許是一個專才與通才皆可充分發揮的時代.
相較於我們說消暑會想到西瓜, 吃冰會想到芒果.
藍莓更像是個T型人才.
它在健康效能上極有賣點,這是T的「縱深」。
但他在其他項目上,也能具有一定的分數, 能符合各種各種場景的需求——這是它的T字上面的那一橫。
它不是唯一最甜的,也不是唯一最有趣的,但
它可能是最具有斜槓能力的,這讓他能夠在不同情境中發揮穩定力量。
創作《呆伯特》(Dilbert)漫畫的作者史考特·亞當斯(Scott Adams)也曾提出「技能堆疊」(Skill Stacking)的概念。他在其著作《How to Fail at Almost Everything and Still Win Big》中提到,透過結合多種普通技能,可以在特定領域創造出獨特的競爭優勢,與其試圖在單一領域成為頂尖專家,不如在多個領域達到前25%的水準,然後將這些技能結合起來,形成自己的「才能堆疊」(Talent Stack)。
亞當斯本人並非最優秀的藝術家、作家或商業專家,但他將這些技能結合起來,創作出廣受歡迎的《呆伯特》漫畫,也成功地在漫畫界闖出一片天。
世界那麼大,這也許是個我們可以好好思考的問題.
第二個啟發,來自於「超級水果」的定義本身:
那六項超級水果的指標,其實也可以這麼看——
三項屬於自我可控:像健康益處(你的專業)、穩定供應(你能不能持續做出成果)、方便性(你和別人合作的能力);
三項則是他人定義:感官吸引力(你給人的第一印象)、新奇性(別人覺得你特別嗎?)、市場行銷(你在別人嘴裡是怎樣的存在?)
前面的三項取決於自己,後面的三項取決於別人.
在很多時候我們能做的都是只有自己的這個部分.
但是也是因為有了前面的這個自己,在後面市場有需要時,才剛好在浪頭上有了被看見的空間.
我們想說的是,應該先成為自己,而不是成為別人眼中的自己.人生的大紅大紫需要自己的努力和外部環境的機緣相互影響.但如果因為想追逐外界的定義而失去了自己,到了躺在病床上數日子的時候會不會覺得後悔?
我沒有答案,但我很期待你跟我們分享你的想法與答案.
祝願你有個美好的一天!
—— 企鵝不捨小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