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居的第一個月中,和這三位室友在不熟稔的默契中,各自依賴著彼此的自律,過得乾淨舒適。直到第二個月,搬進了一個瑞士金髮年輕小子,我的舒適圈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出國遊學,大家無不想像到的就是能夠和來自許多國家的同學交流,甚至往後也能成為持續聯絡的好朋友。這段學習裡,我的目的是學習語言、是享受在古蹟裡上課的氛圍之外,也期待自己能夠多接觸陌生的人事物,藉以提升社交能力。
然而,最能夠順其而然地和陌生人對話的場景非宿舍莫屬了。
為了交通方便和安全性考量,我選擇了離學校最近(也最貴)的合宿公寓;也為了可以順利認識其他國家的學生,還預定了雙人房。但最終為了健康因素,改成單人套房,而且還被安排在廚房、交誼廳外,這便大大減少了和他國學生碰面的機會,算是有點小遺憾。
不過就在我開始使用廚房之後,住同層同戶的學生陸陸續續地出現。
首先,是兩位瑞典少女,一個看起來親切但內向,另一個則是客氣中帶點冷漠。接下來是住在她們隔壁的德國青年;他在我第一天因打不開公寓電子鎖而著急時,對我伸出援手(雖然以落寞收場)。不過奇妙的是,他竟然說一開始以為我是瑞士人。
這位青年,我這副天生長來就是亞洲臉孔(還兼暗黃)的中年老少女,還可以被你誤認為是瑞士人,這是哪招啊!
在旅居的第一個月中,和這三位室友在不熟稔的默契中,各自依賴著彼此的自律,過得乾淨舒適。直到第二個月,隨著內向的瑞典少女和德國青年的離開,搬來了個更年輕的瑞士金髮帥氣小子之後,我的週末夜晚開始變成難以入眠。
原本在合宿公寓的學生群組裡,老是被鄰居們抱怨吵鬧的是連平日晚上都在趴踢的四樓,後來我們這樓也上榜了,真是多虧這個瑞士小伙子。
吵鬧也就算了,趴踢過後杯盤狼藉的餐桌和廚房水槽、堆滿地的空酒瓶、油漬漬的電子爐面和臭氣衝腦的垃圾桶……,只要在趴踢隔天打開廚房的門,就會讓人抓狂不已。
之前室友們之間的默契已經蕩然無存,我沒有來自慈濟的大愛,所以通常我都是翻完白眼後,放棄當天的下廚,直接到外面覓食。
他的狂歡夜晚,之後便是我鈔票飛走的外食時間。
我沒有大愛,其他室友也開始展開漠視行動,最終搞到垃圾桶沒有人想倒,整個廚房充滿廚餘的發酵味。之前大家互助的善意,全被某人在短時間內摧毀。
不過,為了顯示台灣人是個愛好和平的民族,在搬離公寓的那一個早上,我賠上乾淨的雙手,瞇著眼睛、閉著氣綁好大垃圾袋,一手推著行李箱,一手提著沉甸甸的垃圾,離開公寓。
這是我留給充滿合宿回憶的公寓,最後一把的良善。

合宿公寓的公用廚房

廚房旁邊的小餐桌

準備開趴的室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