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踏上滋賀縣的旅程,目標明確——安土城跡。這座傳說中織田信長所建、戰國史上具有指標意義的城堡遺跡,對我老公這個歷史迷來說,宛如聖地,還特地排了這個行程要與我分享戰國歷史。只是我萬萬沒想到,這段朝聖之旅,居然得先經歷一場像是在進行《全明星運動會》的極限關卡。
🚉 JR車站下車,風格一秒穿越鄉下
我們搭乘JR琵琶湖線,在「安土」站下車,一腳踏出車廂,還以為自己下錯了站。往遺跡的路上,全程約25分鐘步行,沿途既沒有觀光地常見的歡迎看板、紀念品店、咖啡館,也沒有人潮或熱鬧喧囂。有的只是靜謐得不可思議的農田、民宅、與偶爾窺探我們的稻草人。
說真的,如果不是Google地圖一再保證「就是這裡」,我真會懷疑自己是不是誤闖了哪家人家的後院。
🏯 安土城:信長夢碎的地方
安土城由織田信長於1576年興建,是當時極具革新性與權威象徵的城堡,不僅是軍事要塞,更融合了佛教與西洋建築風格,可說是當時的時代尖端。可惜好景不長,信長於1582年本能寺之變中遭暗殺,城堡也在同年陷入火海,僅存的石垣與階梯,如今成了歷史愛好者的巡禮地。
🪨 當看到「那個階梯」,我傻眼了
終於抵達入口,我卻當場愣住。迎面而來的不是觀光客步道,而是……石頭。對,一塊又一塊巨大天然石堆疊而成的「階梯」,氣勢磅礴,卻完全沒有現代建築的體貼可言。每一階幾乎高到我的腰部(我身高163公分),最「親切」的那一層也高過我的膝蓋。
這根本不是在走階梯,我是「爬」!爬!手腳並用、氣喘吁吁地靠著登山杖和我的手撐上去。那一刻我不是旅人,是苦行者,是在試圖通過信長設下的體能試煉!
而且,別忘了,我還是個視障者,視野有限、光線對比又強,一不小心還會把青苔誤認成影子,或踩空當成平地。這段攻城之路對我來說,不只是挑戰體能,還是一場臨場版「觸覺導覽」——每一步都靠腳底和手指去確認:「嗯,這塊石頭比剛才那塊更傲嬌。」
說真的,織田信長你當年要建這麼高幹嘛啦?難道你的訪客都是忍者嗎?
😇 然後,三位神人出現了
就在我滿臉通紅、懷疑人生時,三位穿西裝打領帶、腳踩皮鞋,看起來年約50+的日本大叔從我身後輕快地走上來。
他們「咻——咻——咻——」
是的,就像走一般樓梯一樣,腳步穩健、速度飛快,甚至還能聊天。他們一點兒都沒喘,就那麼自然地從我們身旁越過。看著他們的背影迅速消失在石階盡頭,我只能在原地發出靈魂小劇場:
「大叔們你們真的是人嗎?你們該不會是信長派來的守護神吧?我才30出頭,還自認是會旅行的視障人,結果整個被你們輾壓耶……」
「我是不是該回家檢討一下最近的體能?」
🌅 登頂後,世界靜了下來
終於,我靠著堅強的意志(與膝蓋的不放棄),登上了天守跡地。視線豁然開朗,一整片琵琶湖風光映入眼簾,微風輕撫額頭,空氣中似乎仍飄著戰國時代的火藥味與雄心壯志。
站在這片信長曾經俯視天下的高地,我忽然明白他當年築城於此的理由。這裡視野遼闊、氣勢萬千,儘管如今只剩殘垣斷瓦,仍讓人感受到那份「天下布武」的狂氣與夢想。
我的腿雖已發軟,但心中卻無比堅定。畢竟,能親手(真的是「手」)爬過這段歷史的階梯,對我這個視障旅人來說,本身就是一種榮耀與浪漫。
什麼?那三位神經人嗎?
我還在苦撐最後幾階時,那三位神級大叔早已登頂完畢,轉身下山。步伐輕盈得像剛完成一場下午散步,皮鞋踩在石階上咔咔作響,節奏穩健又從容,彷彿在說:「嗯,熱身結束。」
我只能邊喘邊抬頭望著他們擦身而過的身影,心裡浮現一句——
「他們不是來參觀的,他們根本是從戰國時代走出來的武士吧,只是今天穿西裝而已。」
🧭 小提醒給未來的旅人:
• 建議穿運動鞋前往,西裝與皮鞋的技能組合僅限神人使用。
• 只有山下入口處有販賣部,一路上和登頂後是什麼都沒有,畢竟沒有人想每天「爬」石梯上班。請自備水與糧食,記得帶包紙巾擦汗。
• 視障朋友記得攜帶輔具與同行者,或提前研究現場地形,這裡真的沒有扶手啊(哭)。
。下山比上山更需要專注,石頭實在太大了又沒扶手,好恐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