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比預想的還要熱。
姪子姪女們放暑假,週末時原本以為會是幾個安靜的午後,沒想到,有了姪女和姪子的加入,每一天都像是鬧哄哄的實境秀。
那天中午吃完飯,我忽然想到想給孩子玩點不一樣的,說:「下午我們來包水餃吧?孩子們,來動動手囉。」
於是我和婆婆翻出冰箱裡的絞肉和高麗菜,像是早有準備。接著洗菜、切菜,餡料在我們的手中慢慢成形,加入一點鹽、醬油,再拌進蔥末和香油,味道就這樣飄了出來。
兩個孩子早就聞香而來,一臉興奮地蹲在椅子上看我們準備。一聽到可以「自己包」,立刻嚷著也要參加。我們就圍著圓桌,把餃子皮一一攤開,給他們各自一碗餡料。
姪子的第一顆餃子包得像個不小心被踩扁的包子,皺巴巴地坐在盤子上。她有點羞赧地抬頭看我。我立刻說:「這顆長得好像小金魚耶,我要幫它拍照留念!」她咯咯笑了,接著包了第二顆、第三顆。
姪女則更像在做科學實驗,不是皮包三倍餡、就是餡裡包一點餡外的餡,甚至還把兩張餃子皮疊在一起包出一顆「巨無霸」。她得意洋洋地說:「這是我的大肉包水餃!」
婆婆從頭到尾沒怎麼干涉,只是在旁邊一顆顆地包,手法依舊熟練,一邊還念著:「以前你老公小時候也愛包這個,不過包沒兩顆就說手痠……」
熱水煮滾後,一顆顆水餃小心地下鍋,漂浮的泡沫彷彿某種儀式感的召喚。水面一浮,那些奇形怪狀的餃子竟也都安然無恙,沒有一顆爆開。
我們圍坐在餐桌邊,一人一碗熱騰騰的水餃。每顆餃子都帶著自己的故事和味道。姪子小心翼翼地咬下自己第一顆包的那顆,邊吃邊偷偷觀察我有沒有在看他,我笑著比了個大拇指。
吃到一半,他問我:「伯母,我以後可以常常跟你包水餃嗎?」
我點點頭。這麼簡單的約定,卻讓我一整天都暖暖的。
婆婆坐在一旁看著我們,一邊剝著一瓣蒜頭,就像這一切她早就預料到了。我忽然明白,所謂「家的味道」,從來不只是味蕾記憶,更是一種手跟手之間傳遞出來的東西:熟悉、默契,還有那些從舊時光流轉到現在的陪伴與延續。
水餃吃完了,笑聲卻還留在餐桌邊,一直沒有散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