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is a long song - 041
《披頭四》The Beatles - Revolver (1966)
2025-05-161966 年的《Revolver》(左輪手槍)吸引人的部分原因在於,它既有〈Yellow Submarine〉和〈Here, There and Everywhere〉的溫馨甜美,也有〈She Said She Said〉和〈Tomorrow Never Knows〉的深邃。對不到三年前還推出〈I Want to Hold Your Hand〉的樂團而言,《Revolver》的相對複雜性——無論在音效還是主題上——不僅挑戰了披頭四的流行樂團的形象,還將流行音樂引向了未知的地平線。
披頭四不僅能將他們對迷幻音樂、實驗音樂和印度傳統音樂的興趣與Motown(摩城)音樂(如〈Got to Get You Into My Life〉)以及我們今天所認為的典型披頭四風格的流行音樂(如〈Good Day Sunshine〉)相結合,還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示範樣板,將流行專輯視為一種萬花筒般多樣的錄音結構。可愛,但更深刻。

以下我們回顧塑造《Revolver》的因素,以及《Revolver》反過來又塑造了什麼。
之前:R&B 節奏
《Revolver》是披頭四最後一張你可以真正聽到美國靈魂樂和 R&B 影響的專輯。〈Taxman〉很明顯,〈Got to Get You Into My Life〉也是。但你也可以在〈Love You To〉中聽到印度音樂的影響。而〈Tomorrow Never Knows〉的節奏被認為是電子舞曲和鼓與貝斯音樂的前驅,他的風格部分來自於聆聽洗衣機和火車的聲音——日常生活的Funk。
之前:英式幽默與日常生活的超現實主義
儘管《Revolver》可能顯得神秘,但仔細聽,你會發現這是一張主要關於平凡人物的專輯:〈Eleanor Rigby〉、〈Doctor Robert〉、〈Taxman〉、〈Here, There and Everywhere〉中的戀人,以及〈I'm Only Sleeping〉中的怪人,這些都是你生活周遭的人,如果他們比你記得的更奇怪,可能是因為你從未認真看過他們。重點不僅在於《Revolver》很奇怪,而在於它將奇怪定位在那些容易被忽視的熟悉場所。
之前:實驗的力量
鑑於他們的樂壇地位,我們很容易忘記披頭四當時並不完全知道他們在做什麼。因此,儘管《Revolver》的實驗性質——〈Tomorrow Never Knows〉的錄音帶循環、〈Got to Get You Into My Life〉的錯位銅管段落——可能顯得矯揉造作,但更應該理解其為產出〈Yesterday〉或〈Norwegian Wood (This Bird Has Flown)〉的先導工作。它表現了一種實驗精神和開放心態,當他們本可以輕鬆舒適地停留在原地時,這種精神和心態推動了他們的創作。
之前:流行音樂作為藝術
披頭四的故事中,有一部分是流行音樂轉化為某種藝術形式的歷程。《Revolver》並非毫無先例可循。法蘭克·辛納屈
在 1950 年代推出的一系列專輯(如《In the Wee Small Hours》、《Only the Lonely》、《No One Cares》)、雷·查爾斯
的《Modern Sounds in Country and Western Music》、以及海灘男孩
的《Pet Sounds》編曲,這些無疑都是流行音樂的範疇,但同時也展現出藝術家們努力擴展流行音樂的形式,讓它容納更深的內涵與概念野心,這是前所未見的。
之後:主流的迷幻風潮
《Revolver》真正的迷幻特質不在於聲音,而在於它的主題。時間、記憶、死亡——除了鮑勃·迪倫
和 The Byrds
外,其他60 年代的流行藝人沒有像披頭四那樣深入探索內在世界。由於他們已經有過多首暢銷單曲,所以他們的觀念得以觸及那些原本可能不會接觸這些想法的聽眾,或者至少是那些本來會猶豫的聽眾。這種影響擴展了流行音樂可以涵蓋的範疇,並引入了一種深沉與隱晦的意識感。
之後:錄音室作為樂器
在《Revolver》之前,錄音室只是樂隊用來錄下已經排練完成的音樂的地方。而在《Revolver》之後,它成為一種樂器本體。這不僅僅是因為披頭四花費了前所未有的製作時間(220 小時對《Rubber Soul》的 80 小時),或是他們對新技術的各種實驗,更在於他們讓製作過程轉變為一種創作理念:音樂不再只是音符的集合,而是聲音的組合與編排。麥卡尼回憶,在進錄音室之前,他們曾與製作人喬治·馬丁會面,向他播放他們寫的新歌。當他們放到〈Tomorrow Never Knows〉時,馬丁既好奇又困惑:沒有和弦變化,沒有段落,沒有副歌。換句話說,它不是一首傳統的歌曲。這首歌的藍圖存在於樂隊集體的腦海中,直到整個作品完成之前,你無法理解它。
之後:流行音樂作為遊樂場
《Revolver》定義了流行專輯作為一種自由拼貼的空間,在其中你可以聽到無數種不同的聲音與情緒交織。麥卡尼的甜美、藍儂的玩世不恭,實驗性創作與直白言語,西方的 R&B 和東方的傳統音樂。
~~~~~~~~~~~~~~~~~~~~~~~~~~~~~~
《Revolver》是英國搖滾樂團披頭四的第七張錄音室專輯,於1966年8月5日在英國發行。被廣泛評價為「重新定義了流行音樂」的鉅作。專輯中的歌曲有不同的音效和聲音,包括將磁帶反向灌錄的歌曲〈Tomorrow Never Knows〉,而〈Eleanor Rigby〉歌曲中則運用了弦樂八重奏作背景,〈Love You To〉則充滿印度音樂色彩。新奇的兒童歌曲〈Yellow Submarine〉,加上〈Eleanor Rigby〉作雙主打,成為全球熱播的歌曲。
《Revolver》專輯停留在「英國專輯排行榜」達三十四個星期,於1966年8月13日攀上排行榜冠軍位置。它後來打上美國「告示牌排行榜」冠軍位置達六個星期。《Revolver》於「滾石雜誌五百大專輯
」名單中排名第三位。

推薦該專輯的下列歌曲:
- Eleanor Rigby https://youtu.be/HuS5NuXRb5Y?si=G-nOmgugw-vBE7kP
- Here, There, Everywhere https://youtu.be/FusIKjztap8?si=T_COpHWiPn93MtFq
Here, There, Everywhere 歌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