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時候,他還沒有站上任何舞台。
也還沒有人提起他的名字。
他只是每天傍晚,按時打開直播間,像一種沒有觀眾也要守時的禮儀。
2014年,他和幾個朋友組了一支樂隊,叫做「摩登兄弟」。
沒有經紀公司,沒有資金,也沒有所謂的策略,他們只是在安東老街的小吃店門前,架起簡單的音響。
小城的夜幕來得早,燈光一亮,他們就開始唱。
沒有人刷禮物,也沒人發長句留言。只有簡短的「好聽」「還行吧」,像水面上一點漣漪,來過就靜靜地退了。
但他還是唱。
唱自己喜歡的歌,唱那些陪過他青澀歲月的旋律。
有人說他是「直播歌手」,他笑著接受,但從不輕視這個身份。
他說:「只要還有人願意聽我唱,我就有堅持下去的理由。」
這樣的話,是不會在聲勢浩大的舞台上說出口的。
那是深夜收拾完器材、獨自走回家的路上,對自己說的。像一種自我保暖。
—
那幾年,他做過很多工作。
學廚、打工、駐唱……只要與音樂還有一點點邊,他就不介意身份。
朋友店開張,他會主動去幫忙站台;
商鋪需要現場演出,他不問薪酬,甚至不等安排就開始唱。
在朋友的引薦下,他得到酒吧駐唱的機會。
這對他來說,是第一個「被需要的舞台」。
昏暗的燈光下,他唱著熟悉的流行歌。
一張張桌子上坐著的是彼此談話的人,有人靜聽,有人交談,無論他唱得多深情,掌聲都很輕,甚至沒有。
但他不在乎。他知道自己在磨一副聲音,練一種呼吸,那是經過風霜才會出現的沙啞,別人稱之為「煙嗓」。
深夜結束後,他會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
腳步雖重,心裡卻還是亮著一點小燈。他說:「唱歌的時候,我不會覺得累。」
—
他也曾懷疑過。
直播間只有幾人、表演後無人提起的時候,他當然也會低落。
但每次真的想停,他都會想起那個一直沒放棄的自己,那個站在街角、唱歌給風聽的少年。
「無論在順境還是逆境,不要忘記你最喜歡的東西。」
這句話他曾在心裡重複無數次。不是拿來鼓勵別人的,而是用來撐住自己的。
這些日子沒什麼劇情高潮,也沒有可歌可泣的轉折。
它只是一段,孤獨卻乾淨的堅持。
像一粒種子,在黑暗的土裡默默長著,沒人看見,沒人報導,但它知道自己會破土,只是還沒到那天而已。
—
「我知道這個世界上唱得好的人很多,比我努力的人也很多。
我能站到鏡頭前,讓大家喜歡我的歌,也算是一種運氣吧。
但我也知道,如果我不堅持,就連運氣也輪不到我。」
這段話,是他紅了之後說的。
語氣裡沒什麼誇耀,只有一種踏實的明白。
有些人會在得獎後感慨起默默耕耘的歲月,
而他,是把每一場無人知曉的堅持,都當作未來舞台的預演。
他從不炫耀那些沒人看見的日子,卻也從未抹去。
因為他知道,那段孤獨,是這場人生旅程裡,最真、最不虛構的一章。
—
如果你正在做一件沒人看見也不被鼓勵的事,請你記得:
有時候,堅持本身就是答案。
他那幾年唱的歌,有些歌詞已模糊,但聲音的重量,沒有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