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通膨雖趨緩,但房市與貿易政策持續帶來不確定。6 月美國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月增持平、年增降至 2.3%,創 2023 年 9 月新低,核心 PPI 同創近一年半低點。市場預期 6 月核心 PCE 年增 2.8%,高於 5 月的 2.7%,成聯準會關注焦點。儘管部分商品因關稅上漲,服務業疲軟令整體通膨壓力仍受控,市場預期聯準會或於 9 月或 11 月降息。然而,房市成隱憂,30 年期固定房貸利率達 6.83%,致月供逼近 2,900 美元,嚇退買家,高盛將全年房價增幅預測由 3.2% 下修至 0.5%,並警告未來兩年 15% 城市房價恐跌逾 5%。
白宮傳出可能撤換聯準會主席鮑爾,曾令市場短線波動,股市、美元及長期美債迅速下跌,短債上漲,但川普隨即澄清並無此計劃,市場迅速回穩。同時,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預計下月表決,可能禁止使用特定中國技術企業建設海底電纜,以防中國間諜風險。
川普政府宣布 8 月 1 日起對墨西哥、日本、加拿大、巴西及歐盟等多國商品加徵新一輪關稅,且計劃統一通知 150 多個小國適用相同稅率,雖未明示新稅率。瑞銀估最終稅率或回落至 15%,但變數仍高。若對歐盟課徵 30% 關稅,摩根大通估美國通膨恐上升 0.4 個百分點。日本川崎汽船因應美國關稅調整航線,預計損失約 2 億美元。避險需求推升黃金熱潮,僅 5 月倫敦場外市場央行即買進 31 噸,金價年初迄今已漲近 27%,摩根士丹利預測年底金價上看每盎司 3,800 美元。
中國經濟展現韌性,上半年貨物出口逾 13 兆元人民幣,年增 7.2%,貿易順差創歷史新高。民企進出口佔 58%,機電產品出口比重首破 60.3%,積體電路年增 20.3%,對美出口占比降至 11.9%,對東協升至 17.8%,「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佔比達 51.8%。
歐洲挑戰重重,英國 6 月通膨達 3.6%,西班牙因熱浪致 1,180 人死亡。德國再生能源上半年占比降至 54.5%,凸顯氣候變遷風險,需強化儲能與備援電力。英國電動車補貼最高達 3,750 英鎊,但 Jaguar 在歐洲 4 月僅售出 49 輛新車,年減 97.5%,因全電動轉型導致停產斷貨。歐盟則考慮啟動「反脅迫工具」反制美國關稅。
在科技領域,美國放行輝達 H20 AI 晶片銷往中國,預估 H20 與 RTX PRO 今年可貢獻逾 100 億美元營收,彌補先前因管制流失的 105 億美元。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稱讚華為在晶片設計及 AI 生態系能力,並看好中國 AI 模型發展。美國同時推動 AI 投資,吸引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黑石、Meta 等於賓州與俄亥俄建置千億美元資料中心,政治意涵濃厚。微軟雖投入數百億美元開發 AI,其 Copilot 已整合 Windows、Office、Bing,但在消費市場仍不敵 ChatGPT,且面臨功能削減與技術缺陷。另傳安謀可能生產自研 ASIC 晶片,Meta 擬成首位買家。荷蘭 ASML 第二季營收 76.92 億歐元、淨利 22.9 億歐元均超預期,但因增長前景與關稅疑慮,股價下滑。
美國金融業展現韌性,高盛第二季稅後淨利達 37.2 億美元、年增 22%,股票交易營收創新高;美國銀行淨利息收入增 7% 至 147 億美元,交易收入升 15%。摩根大通、花旗、富國銀行財報亦優於預期。然而福特因 SUV 召回損失 5.7 億美元。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 (USCBC) 調查顯示,近半在中國營運的美國大企業受產能過剩衝擊,超過四分之一考慮撤離中國。
全球市場資金熱絡,現金配置降至 3.9%,埋藏賣壓。美對銅進口課徵 50% 關稅,令國內銅價飆升 38%,加劇供應鏈混亂。華爾街積極投入數位資產,摩根大通與花旗佈局穩定幣,但專家對其能否延續美元霸權仍存疑。
財報概況
金融巨頭如高盛、美國銀行、摩根士丹利、花旗與摩根大通在2025年第二季普遍受惠於市場波動與交易活絡,交易收入多數呈現兩位數成長,投資銀行業務回溫,併購及手續費收入明顯增加。淨利息收入大多穩健成長或維持高水準,顯示銀行在高利率環境下有效管理利差,且信貸損失撥備普遍低於預期,反映信貸風險受到控制。
不過,各家公司因策略與市場環境不同,表現有所差異。富國銀行下調了2025年淨利息收入預期,反映市場利息收入面臨壓力;高盛與花旗則積極透過裁員與成本優化提升效率;摩根大通則推動500億美元庫藏股計畫並調升股息,展現強烈的資本回饋意願。資產管理方面,貝萊德資產規模創新高,營收與每股盈餘穩健成長,並積極擴展私募及國際市場,與銀行業務形成互補。
另外,ASML在半導體設備需求旺盛下銷售與獲利雙增,毛利率提升,但面臨宏觀與關稅風險,股價受壓。嬌生則依靠創新藥物與醫療科技推升營收與獲利,並上調全年展望,受惠美元走強與關稅暫停降低成本,展現醫療領域穩健成長。
◻️高盛2025年第二季財報表現亮眼,稅後淨利達37.2億美元、年增22%,每股獲利10.91美元,營收達145.8億美元,均優於預期。受川普政府貿易政策激發市場波動推動,股票交易營收飆升36%至43億美元,創華爾街紀錄,FICC部門亦年增9%至34.7億美元,其中融資營收創新高。投行業務因併購需求回溫,營收達21.9億美元、年增26%,財務顧問收入大增71%。然而資產管理營收下滑3%至37.8億美元,高盛持續裁員並移轉職位以降低成本。公司宣布自第三季起將股息調升至每股4美元。
◻️美國銀行第二季EPS達0.89美元,優於預期的0.86美元,淨利潤71億美元也高於去年同期,但營收266.1億美元略低於預期。淨利息收入成長7%至147億美元,顯示銀行在高利率環境下維持良好利差管理。銷售和交易收入年增15%至54億美元,連續13季成長。展望上,預期2025年Q4淨利息收入將達155至157億美元。雖汽車貸款及信用卡拖欠率升高,執行長仍強調消費者支出穩健、商業借款需求上升。
◻️摩根士丹利第二季獲利優於華爾街預期,每股盈餘達2.13美元,高於預期的1.96美元,營收16.79億美元也勝預期的16.07億美元,淨利年增13%至35億美元。機構證券部門受惠客戶交易活絡,淨營收達76.4億美元,優於去年同期的69.8億美元;財富管理部門則因資產管理收入增加,營收年增至77.6億美元。儘管財報亮眼,摩根士丹利股價周三仍下跌逾2%,今年以來已上漲約10%。
◻️ASML第二季淨銷售額達76.92億歐元、淨利潤22.9億歐元,均超預期,毛利率53.7%受惠升級業務與一次性費用降低。淨訂單達55.41億歐元,其中EUV訂單貢獻23億歐元。公司預測第三季銷售額介於74至79億歐元,全年銷售成長約15%,毛利率約52%。然而,執行長Fouquet警告宏觀經濟、地緣政治及川普關稅威脅增添不確定性,無法確認2026年成長。ASML已出貨首台High NA EUV機種,並將於8月發放每股1.60歐元股息。財報發布後,股價盤中下跌超過11%。
◻️嬌生第二季調整後EPS達2.77美元,優於預期的2.68美元,營收達237.4億美元,年增5.8%,超過市場預估。創新藥物銷售增4.9%至152億美元,其中血癌藥Darzalex銷售達35.4億美元,高於預期;醫療科技銷售增7.3%至85.4億美元,心臟監測產品亦表現亮眼。公司上調2025年全年財測,預估EPS至10.80-10.90美元,營收至932-936億美元,受惠美元走強及美對中關稅暫停使成本由4億降至2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