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 6 月 CPI 年增 2.7%,略高市場預期,主因能源及汽油價格上漲 1%;核心 CPI 年增 2.9%,已連續五個月低於預期,顯示整體通膨未全面擴散。新車、二手車、旅宿與機票價格下跌壓抑通膨,但若剔除新舊車,核心商品價格月增 0.55%,創 2021 年底以來最大漲幅,暗示關稅對進口商品價格造成壓力。「超核心 CPI」年增升至 3.34%,創今年新高,服務業通膨仍具黏性。6 月平均時薪僅年增 1%,創近一年半新低,反映消費者購買力受壓。市場預期 7 月 FOMC 利率不變,但 9 月降息機率達六成。川普多次呼籲 Fed 立刻降息三個百分點,財長貝森特亦批評 Fed 不降息,但 Fed 傾向審慎觀察更多數據。
川普政府以關稅為戰略工具,對巴西橙汁威脅徵收最高 50% 關稅,推升紐約橙汁期貨大漲 8.655%,並可能帶動咖啡等農產品價格上揚。美國亦對銅加徵進口稅,市場憂心黃金等戰略礦產成為下一波目標。雖然貝森特證實輝達 H20、超微 MI308 晶片可對中銷售,顯示美國在半導體限制上稍有鬆動,但川普仍威脅 8 月起對墨西哥、日本及歐盟等國加徵新一輪關稅,恐推升第三季通膨。
美歐貿易緊張升溫,川普宣布 8 月起對歐盟商品課徵 30% 關稅,歐盟準備對價值 770 億美元美國工業製品及 70 億美元農產品報復,其中包含飛機、汽車、機械、酒類及農產。歐盟警告若談判破局將祭出再平衡措施,甚至考慮對美服貿限制。
美加貿易談判卡關,加拿大總理卡尼坦言與美國達成零關稅協議幾無可能,雖《美加墨協定》下多數出口享免稅,但美方仍對鋼、鋁、汽車、藥品、木材、銅等徵稅,導致部分產業產出下滑,其中鋼鐵自 2024 年底減產逾 20%。川普還計劃將對加邊境稅率從 25% 調高至 35%,以施壓加拿大打擊芬太尼走私。若談判無果,加拿大考慮對美鋼鋁祭反制關稅。
相較緊張局勢,美國與印尼達初步協議,印尼將對美關稅降至 19%,並向波音訂購 50 架客機,以換取美國對印尼商品全面零關稅待遇,但仍待觀察交機、資金安排及政局穩定。
美國政策變化令預測困難,高盛今年四度調整 S&P 500 目標價,創十年最頻繁紀錄。雖貿易風險頻仍,美銀調查顯示投資人仍快速湧入科技股,4 至 7 月配置創 2009 年以來最大增幅,押注科技巨頭成長力道。
為打擊逃稅,美司法部將「關稅詐欺」列為重點,成立快速反應小組並修法提高檢舉獎金至追回額 30%,今年上半年舉報激增 450%,38% 來自內部人,15% 甚至是企業高層婚變配偶舉報。逃稅手法多為錯報產地或價格,如將中國製手術服標示為菲律賓製。此波執法熱潮帶動貿易律師商機。蘋果與 MP Materials 簽署 5 億美元協議,在美建釹磁鐵廠,降低對中國依賴。
日本政局不穩,執政聯盟恐失參院多數,若首相石破茂辭職恐使美日貿易談判中斷,日本也可能面臨美國將關稅由 10% 提至 25% 的風險,衝擊汽車業。市場做空日圓交易增加,預期日圓貶值有利出口,卻對金融股構成壓力。若執政黨採寬鬆政策雖短期利內需,恐惡化財政赤字。日方同時關切外籍人口激增及中國在台灣周邊軍事動作,並預計 2027 年將國防支出提高至 GDP 2%,雖帶動國防訂單,但恐加劇軍備競賽。
科技領域持續展現強勁動能。輝達恢復對中國出口 H20 晶片,帶動台積電,以及相關設備廠如弘塑、辛耘,材料分析廠閎康、汛銓、宜特,承接輝達晶片測試業務的京元電,還有基板族群的景碩和欣興等股價齊揚,同時也推升阿里巴巴、金山雲等中概股大幅上漲。輝達預計 9 月再推中國專用 AI 晶片,潛在收益數十億美元。800G在內的高階光模組銷售大幅增加,令中際旭創上半年淨利最高增 86.57%,百度則聯手 Uber 推無人車進軍海外。蘋果則以 Apple Intelligence 搶攻 AI 領域,雖面臨換帥聲浪。
金融巨頭同樣展現韌性,摩根大通、花旗、富國銀行皆繳出亮眼財報,貝萊德資產規模創 12.5 兆美元新高。金融業普遍看好穩定幣成為未來支付主流,基礎建設仍需 3 至 5 年。
中國航空業則顯疲態,南航預告上半年虧損最高達 17.56 億人民幣,受高鐵競爭及票價下滑衝擊,國際機票均價年減 15%。人民幣國際化加速,CIPS 已覆蓋 187 國,合作銀行破 4900 家,顯示其在全球結算體系影響力日增。
金融業財報與市場展望
2Q25金融業財報呈現交易與投行業務回溫、資本穩健與盈利成長的趨勢。摩根大通受惠債券與股票交易強勁,投行費用回升,獲利優於預期並上調全年淨利息收入,且啟動500億美元庫藏股計畫,展現資本實力。花旗則因關稅波動帶動交易量激增,淨利大幅增長,且投行手續費創新高。富國銀行獲利超預期但下調利息收入預估,受資本鬆綁利好推動,計劃擴大批發業務。資產管理龍頭貝萊德持續穩健成長,AUM創紀錄,營收與EPS超預期,並推動私募市場及國際擴張。
◻️花旗集團受惠於美國對全球貿易夥伴課徵關稅引發市場波動,交易量創新高,帶動第二季總淨利成長 25% 至 40 億美元,超越市場預期。固定收益業務收入飆升 20% 至 43 億美元,高於預期的 39 億美元;股票業務收入達 16 億美元,主要因主要經紀業務餘額創歷史新高。投資銀行手續費年增 13% 至逾 10 億美元。雖信貸成本升 16% 至 28.7 億美元,仍低於預期。五大業務皆增長,服務、財富管理及美國個人銀行業務創第二季最佳紀錄;股價觸及52週高點。
◻️摩根大通第二季獲利年減17%至149億美元、每股5.24美元,營收456.8億,均優於預期,去年同期曾因出售Visa股票獲79億一次性利益。固定收益交易收入年增14%至57億,股票交易增15%至32億,投行收入增7%至25億,債務承銷增12%、併購諮詢增8%,股權承銷僅小減6%。信貸損失撥備28億低於預期。員工數較上季減1300人。管理層上調2025年淨利息收入展望至約955億美元。宣布500億美元庫藏股計畫並調升現金股息,反映資本穩健及資本回饋信心。另外,Fed資本規範若鬆綁將有助於提升股東價值,但執行長戴蒙 (Jamie Dimon)示警關稅、地緣政治與美國財政赤字等風險仍存。
◻️富國銀行第二季淨利54.9億美元、每股盈餘1.60美元,優於預期的1.41美元,投銀手續費增9%至6.96億美元,信貸損失撥備降至10.1億美元。雖獲利超預期,卻下修2025年淨利息收入展望,預估將與2024年的477億美元持平,因市場業務利息收入減少,但預期較高的非利息收入可部分抵銷。聯準會上月解除長達七年的1.95兆美元資產上限,助富國銀行展望更積極擴張,惟資產上限解除效益需時間發酵,惟員工數自2020年底起連季下降,至6月底為212,804人。
◻️貝萊德2025年第二季營收年增13%達54.2億美元,營業收入增12%至21億,EPS為12.05美元,超預期13.68%。AUM創新高至12.5兆美元,受惠有機基礎費用與淨投資收益。雖盤前股價跌1.39%至1,095.99美元,仍接近52週高點。公司維持逾5%有機增長及45%以上營業利潤率目標,計劃2026年推私募目標日期基金,2030年前籌資4,000億美元,並持續國際擴張。近期收購GIP、HPS、Prequin助增長,費用預計僅小幅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