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新手父母,我們總是希望能給孩子最好的保護。當家裡迎接新生命時,許多考量也隨之而來,其中一個近期引起廣泛討論的,就是「新生兒是否要施打RSV疫苗」這個問題。
最近,我自己也面臨了相同的抉擇。家裡有個3歲的女兒,即將迎來一個小男寶,對於新生兒是否要施打RSV(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我心中浮現了許多疑問:
- 台灣RSV疾病的盛行率、傳染率和重症機率高嗎? 如果在台灣並不普遍,那施打的必要性何在?
- RSV疫苗的費用不菲(一劑新台幣15,000元以上),而且抗體只能維持不到6個月,這筆開銷值得嗎?
- 目前台灣RSV疫苗的施打率高嗎?
為了釐清這些疑問,我深入查詢了台灣政府的公開資訊與相關醫療建議,希望能為自己,也為所有同樣猶豫的父母,提供一個全面的評估與參考方向。
RSV在台灣,比你想得更普遍與嚴重!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RSV在台灣的現況。RSV並非罕見病毒,它在台灣嬰幼兒族群中其實相當活躍,且有著不容小覷的威脅:
1. 盛行率與傳染率:家中大寶可能是小寶的傳染源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資料,RSV是造成台灣嬰幼兒嚴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因之一。
- 住院數據: 每年約有1,000至3,000名嬰幼兒因感染RSV而住院。其中,高達83%的住院案例是0到6個月的嬰兒。值得注意的是,RSV不像流感有明顯的季節性,台灣一年四季都有RSV的感染風險,雖然仍有春秋兩季的高峰,但近期趨勢顯示夏季到冬季(7月至12月)的病例數也有增加。
- 家庭傳播: RSV主要透過飛沫和接觸傳染。這意味著,家中的大寶(例如我3歲的女兒),若在幼兒園或學校接觸到病毒,即使只有輕微症狀,也可能將病毒帶回家中,傳染給免疫力尚未成熟的新生兒,增加小寶感染的風險。疾管署曾提及的產後護理之家群聚感染案例,也證實了來自家庭成員和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播風險。
2. 重症與後遺症風險不容輕忽
RSV感染對成人或較大的兒童可能僅是輕微感冒症狀,但對嬰幼兒來說,卻可能引發嚴重的下呼吸道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 重症率: 根據台灣新生報引述衛福部和疾管署的統計資料,約有28.7%的RSV住院嬰兒需要進入加護病房(ICU治療)。
- 死亡風險: RSV是全球嬰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台灣,呼吸系統疾病是新生兒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對於6個月以下的嬰兒,RSV相關的死亡案例佔所有5歲以下兒童RSV相關死亡的近一半。
- 長期影響: 即使康復,RSV感染也可能對孩子的呼吸道健康造成長期影響,如反覆性哮鳴、氣喘等,部分影響甚至可能持續超過10年。
綜合來看,RSV在台灣對新生兒而言,是個普遍存在且可能導致嚴重後果的病毒,尤其當家中有大寶時,傳播風險更是顯著。
RSV疫苗(單株抗體)的經濟與效益考量
RSV疫苗(目前台灣主要指的是單株抗體「Nirsevimab 樂唯適/Beyfortus」,與傳統疫苗作用機制不同,是提供被動免疫)的費用是許多父母考量的重點。
1. 費用與保護期間
- 自費金額: 目前,Nirsevimab在台灣屬於自費項目,費用確實不低。根據嬰兒體重,一劑約為新台幣16,000元(體重小於5公斤)或17,000元(體重等於或大於5公斤)。對於1到2歲的高風險兒童,劑量更高,費用約在新台幣32,000元至34,000元。
- 保護期限: 一劑Nirsevimab的保護力可以持續約5到6個月,涵蓋一個完整的RSV流行季節。這確實符合您提到的「不到6個月」的期間,但關鍵在於,這段時間足以保護新生兒度過最脆弱的第一個RSV流行季節。
2. 全台施打率與健保給付現況
- 低施打率: 由於Nirsevimab是相對較新的產品,且屬於自費項目,目前在台灣的施打率預期並不高。它預計在2024年才進入自費市場,因此尚無全國性的施打率數據。
- 健保未給付足月嬰兒: 目前台灣健保僅針對非常特定的高風險早產兒(如出生週數小於33週、患有慢性肺病或先天性心臟病等)給付另一種RSV單株抗體(Palivizumab)。Nirsevimab雖然在討論擴大健保給付範圍至33-35週的早產兒,但對於足月出生的健康寶寶,目前仍需全額自費。
3. 成本效益分析
雖然單劑費用高昂,但從長遠來看,預防RSV感染可能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
- 住院費用: 一旦嬰兒因RSV重症住院,醫療費用可高達新台幣數萬元。全國每年因RSV住院的嬰幼兒醫療總費用估計高達新台幣1.6億元。相較於此,RSV單株抗體的費用可能是更經濟的選擇,能有效降低重症、住院的風險和相關醫療支出。
疫苗風險與潛在副作用
關於RSV單株抗體(Nirsevimab)的安全性,目前的研究數據顯示其風險性低,與安慰劑組的安全性相似:
- 常見副作用: 約有1%的兒童可能出現輕微到中度的副作用,最常見的是注射部位疼痛、腫脹、硬塊或皮疹。
- 嚴重過敏反應: 雖然非常罕見,但任何藥物都有發生嚴重過敏反應的可能。不過,大規模研究顯示,Nirsevimab的整體不良事件發生率與其他對照組相似,且無相關死亡案例。
建議在施打前與醫師充分溝通,了解個人寶寶的健康狀況與潛在風險。
綜合評估與給父母的建議
RSV對新生兒的威脅是真實且不容小覷的,尤其當家中已有學齡前大寶時,傳染風險會更高。
考量點與建議:
- 必要性: 台灣RSV並非不盛行,相反地,它對新生兒的重症率和潛在後遺症風險相當高。尤其在沒有明顯流行季節的情況下,新生兒在成長的過程中隨時可能面臨感染風險。因此,從保護嬰幼兒健康的層面來看,施打RSV單株抗體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台灣兒科醫學會也建議所有12個月以下的嬰兒,無論是否為高風險族群,都可接種Nirsevimab。
- 風險性: RSV單株抗體的安全性高,副作用輕微且常見。相較於RSV感染可能導致的嚴重後果,疫苗的風險性極低。
- 經濟考量: 雖然自費金額較高,但如果能有效避免嬰兒因RSV重症而住院,這筆費用可能遠低於住院所產生的龐大醫療開銷、父母請假照護的隱性成本,以及寶寶承受疾病痛苦的代價。
- 替代方案:
- 孕婦接種RSV疫苗 (Abrysvo 沛麗舒): 台灣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建議孕婦在懷孕28到36週接種RSV疫苗,透過母體產生抗體,再經由胎盤傳給胎兒,保護新生兒出生後6個月內的感染風險。這種方式費用較低(約新台幣6,000-7,000元),是另一種經濟且有效的保護方式。
- 環境衛生: 勤洗手、清潔環境、避免讓新生兒接觸感冒者,尤其家中大寶從外面回家後,應特別注意手部清潔,並避免近距離接觸新生兒。
春捲爸的想法:
考慮家中有一個3歲的大女兒,未來新生的小男寶接觸RSV的機率會比一般家庭高。
所以我會考慮讓媽媽在生產前先施打RSV疫苗,讓疫苗的保護力可以傳遞給肚子裡的寶寶,並且保護他0 - 6個月,出生後的這半年,也是重症率以及死亡率最高的時刻。
建議可以與婦產科醫師討論在懷孕期間施打孕婦RSV疫苗(Abrysvo),這不僅費用較低,也能在寶寶出生後提供重要的保護。如果孕期來不及施打,那麼寶寶出生後再考慮自費施打RSV單株抗體(Nirsevimab),是降低其重症風險的積極手段。
最終的決定取決於您對風險的接受度與家庭的經濟狀況。建議與小兒科醫師進一步詳細討論,根據您寶寶的具體情況(例如是否為早產兒或有其他潛在疾病),以及您家庭的作息習慣,來做出最適合的選擇。
希望這篇文章能為您和其他父母提供清晰的參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