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樣,真是讓人恨鐵不成鋼。」
這句話常出現在爸媽、老師、主管的語氣裡。
它聽起來像是期待,其實有時是失望。
但說這句話的人,有沒有搞清楚一件事:鐵,要變成鋼,是要加碳的。
人生中的碳,是嘆息的嘆嗎?
😂
不是大喊幾句、嘆氣幾聲,鐵就自動變成鋼了,除了高溫還有很多很多......
煉鋼這件事,很科學。但我們對人的期望,卻常常太隨意。要把鐵變成鋼,需要添加碳,還可能加入錳、鉻、鎳……這過程不只要「變」,還要「捨」——捨掉純粹、捨掉原樣,才能變得更硬、更韌。
但你問過鐵願不願意嗎?

也許只是想當一塊安靜的純鐵。
也許他已經加了碳,只是火候還沒到。
再說了——
鋼想變回鐵,很難喔。( 可以嗎?我沒做功課)
不是說「對不起,我錯了」就能回頭。得還原、得除碳、得付出代價。所以,有時不是鐵不夠努力,是拿錯了圖紙,選錯了角色,加錯了火。
如果恨鐵不成鋼只是一句成語,
那還好。
但如果它成了某些關係裡的默念、心中的標準、動不動就翻出的對照組,那也許,我們得從材料學開始重新學起。
🎧 原音碎念在這裡~📍 YouTube 🍎 Apple Podcast 🎧 Spotif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