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有被這句話擠壓過嗎?
我有!
坦白說,曾經真的被這一槍打到過——
不只是被問「什麼時候結婚?」「不打算生一個嗎?」…..
到底是被“孝”還是被“無後”傷到?

這整件事裡,都沒提到
要”被“嫁的那一位
的看法。(伽~)
圖片來自:AI生圖+向娜調圖
孝是什麼? 無後是什麼?
原來此文來自《孟子.離婁上》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這是什麼意思?
其實是說:不孝有很多種表現,但最嚴重的是「沒有盡後輩的本分」。
這裡的「無後」指的不是「沒有小孩」,
而是「沒有先告訴父母就結婚」(應該是想享受被尊重的港覺~),
也就是舜沒有盡子女本分,先告再娶的這件事。(很在意膩?)
但因為後來大家都只取了前面那一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然後竟然還真的列出三個不孝:
一曰 阿意曲從,陷親不義,
二曰 家貧親老,不為祿仕,
三曰 不娶無子,絕先祖祀。
然後結論是:「三者之中,以無後為大。」(好棒棒呦~)
這根本不是孟子原意耶!(是說他的本意是什麼?很重要嗎?)
原文根本就不是在說生不生小孩的事, 是「不告而娶」——你不說就先做了,是不對的。(是溝通問題,不是繁衍問題…) 但不知道從哪個時期開始,「無後」這個詞就被默默翻譯成「沒小孩=最大的不孝」 直接變成對所有未婚未育者的一道社會咒語。
我看到那一堆解釋文,直接散瞳!
越看越像是拿語文來當手榴彈炸人。人家明明說的是「沒有盡告知長輩的本分」,怎麼硬生生被轉譯成「沒有生孩子就不孝」?你說,這到底是誰的鍋說真的,我好像有點經歷過這一槍。當時太過年輕~~所以中槍也就中槍了~~就默默吞下那句話的重量,暗自不爽的很多年!
後來因為聽了podcast “時間的女兒”簡約的聊了這件事情本意不是這樣。才去查了
下…… 謝謝古今中外的人類用前年傳頌出一個根本不重要的一個概念及一個假權柄!
(要怪就怪自己的無知~)
啊!你「笑」得出來嗎? 你是孝給誰看、還是孝給禮制看的?
📌 我覺得啊,如果一句話不能讓我們彼此靠近,那也許該放下來了。
你跟你的父母親近嗎?
無話不談嗎?
👄文後碎念:
-孟子說了堯跟舜的事。(啊是干他p事?)

只是媽太矮,孩太高....
是說那小羊,會不會太大?(啃老?)
圖片來自不懂人情世故的AI
🎧 來跟向娜一起唸碎碎~
📍 YouTube | 🍎 Apple Podcast | 🎧 Spotif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