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珊與先生住在台南市區的一幢百坪透天厝,吃完晚餐,瓊珊就會騎機車出門做資源回收,先生則繼續看新聞,不然就到書房寫書法練心境,各忙各的。
最困擾瓊珊的不是支氣管的問題,而是癌症。有一年,瓊珊去醫院檢查,發現罹患惡性腫瘤,開刀治療後,她放慢自己的腳步,飲食清淡,也從那個時間開始做資源回收練身體。瓊珊說,「做一下就滿身大汗了,一天要換好幾件衣服,做著做著覺得身體很輕盈,精神也很好,所以就這樣做下去。」瓊珊看得很開,活到這把年紀夠本了,就這樣結束也沒關係,沒想到越做越健康,好像又能繼續活下去了。
每個星期日早上,志工三劍客都會到瓊珊家載收回,瓊珊總是趁他們到來之前進廚房現打三杯酪梨牛奶。三劍客說,每個星期最期待的飲品就是瓊珊現打的果汁,冰涼好喝又健康。瓊珊說,打果汁是先生的主意,先生覺得大家很辛苦,犧牲自己的假日休息時間,所以做多一點、多體貼一點是本份。瓊珊的先生雖然沒有幫太太出門載回收,但是只要太太載回來的電器,比如電風扇、吹風機、鬧鐘等,他都會花時間修理,再送回環保站給有緣人使用。
少年夫妻老來伴,雖然瓊珊的孩子都搬出去了,但是與先生有默契做著造福人群、利益社會的事,心裡無事、身體健康,也是難得的幸福。老智者說,有做有得、不做不得,人活著就是要動,做的過程也是福氣累積的過程,因為知福、惜福、再造福,其實光是做出健康就值得了,因為身體健康是一個人在世間最大的財富。
#自修自得
#有做有得
#廣結善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