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穩定幣,其實我並不陌生,畢竟我也已經在幣圈走跳一年半載的了,然而求知慾旺盛的我仍然看遍各大網紅、媒體的穩定幣相關影片 (畢竟退休時間多),只是在看這些影片和討論的同時,我才想起一件事,那就是,穩定幣的確相較於我持有的加密貨幣的幣價更穩定,但為什麼我只有在交易或轉帳的時候才會短暫地使用美元穩定幣、卻打從心底是不敢長期將資金停泊在穩定幣上呢…….
所謂把 "資金停泊在穩定幣上" 是指,使用法幣 (比如台幣或美元) 或加密貨幣 (比特幣) 購買穩定幣後將其長時間放在冷錢包或是交易所的託管式錢包中。而這裡的風險是於,一旦發生穩定幣和其定錨的法幣的價值發生脫鉤,那可能會損失慘重......
為了破除這個不知從何而來的心魔,於是我認真地想了想,並且把我的疑慮都一一列出........
(一)
/ 一個私有企業、中心化發行的加密貨幣憑什麼讓人相信?(二)
/ 穩定幣發行商背如何保証它不會跟它背後定錨的資產脫鉤?(三)
/ 穩定幣發行商可以在必要時阻止已發出去的穩定幣被轉移?是怎麼做到的?(四)
/ 為什麼大家都說 USDC (由 "Circle" 發行) 比 USDT (由 "Tether" 發行) 更安全?但同時 USDT 的流通性、市佔率又比 USDC 高?
為了釐清我心中這些似是而非的疑惑,所以開始對穩定幣做更深入的研究……
一分鐘了解穩定幣
首先,先提供一些穩定幣的基本資訊.......
什麼是穩定幣?
穩定幣 (Stablecoin) 是一種由私營機構發行且以持有抵押物或是通過複雜的算法規則來維持和定錨物之間的價值恆定。最常見的是與法定貨幣 (例如:美元) 以 1:1 的比例掛鉤的穩定幣。而當穩定幣與美元掛鉤,並持有相對應的美元資產 (美元現金、美國國債),那一個美元穩定幣 (如 USDT 或 USDC) 的價值理論上會一直保持在 1 美元左右......
目前市值最大的穩定幣有哪些?
根據 Defillama 於今日 (2025/7/25) 的數據顯示,目前穩定幣總市值來到 $2,640 億
美元,而前兩大穩定幣 (都是法幣/美元穩定幣) 的佔比就高達 86.25%
.......
USDT
(Tether / 61.88%) - 發行在 97 個不同的區塊鏈上,目前在 Tron 和 Ethereum 鏈上的流通量佔比最高USDC
(Circle / 24.37%) - 發行在 117 個不同的區塊鏈上,目前在 Ethereum 和 Solana 鏈上的流通量佔比最高
穩定幣的發行方式?
相較於比特幣或以太幣這種去中心化發行的加幣貨幣 (去中心化發行 = 沒有人可以控制它的發行量及速度),穩定幣屬於中心化發行行為是由發行商控制,那在何種情況下會觸發發行商產生 (Mint/鑄造) 更多新的穩定幣?以下以 "法幣" 穩定幣 - USDT 或 USDC 來說明其發行流程.......
申請與入金
/ 合作機構 (如交易所或機構投資人) 向發行商 (如 Tether 或 Circle) 提出申請 (需完成 KYC/AML 程序),並將等值的法幣 (如美元) 匯入發行商的銀行帳戶
註 >>> KYC (Know Your Customer / 認識你的客戶) 和 AML(Anti-Money Laundering / 反洗錢)是金融機構用來確認客戶身份並防止資金被用於非法活動的合規措施鑄造
/ 當資金到位後,發行商會在指定的區塊鏈上鑄造 (Mint) 新的穩定幣發送
/ 鑄造完成後,發行商會將新的穩定幣發送到申請人指定的錢包地址
疑慮一 & 二:中心化發行的穩定幣之信任來源
從穩定幣發行方式我們可以看出中間的確有些會讓人感到不安的地方,比如......
1
/ 是不是只要有交易所或是投資機構願意買單,任何單位、機構、公司都是可以發行穩定幣的?(一個私有企業、中心化發行的幣憑什麼讓人相信?)2
/ 當申請人將法幣匯入發行商的銀行帳戶後,要如何知道這些錢不會被挪做他用或花掉?(穩定幣發行商如何保証它不會跟它背後定錨的資產脫鉤?)3
/ 當穩定幣被鑄造之後,發行商是否能夠竄改發行的事實及數量?
有關 1
和 2
這兩個問題 ( = 前述的疑慮 (一)
和 (二)
),我想了想,唯一的解決方式只有「立法」和「監管」。一旦有法律明定發行商需具備什麼資格,以及該以某種形式受到監管 (定期提供儲備証明之類的),那取得發行資格的私人機構就能獲得大眾基本的信任,畢竟有政府把關背書,與此同時,那些不合規的發行機構及穩定幣,也會因為合作機構不願意購買而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而這兩個問題正是美國想透過推動「穩定幣法案」解決的問題,因為所有流通的貨幣的立基點都在於「信任」,建立信任可以透過長時間累積共識 (如黃金、比特幣),而透過政府立法並介入監管卻可以在一夜之間建立信任......
穩定幣法案 (GENIUS Act) 到底規範了什麼?
- 確立穩定幣合法地位
該法案為穩定幣提供了聯邦層面的監管框架,使其在美國金融體系中獲得合法地位 - 穩定幣定義及適用範圍
穩定幣在法案中被明確定義為 "支付穩定幣" (Payment stablecoin) = 屬於支付或結算的工具,而非國家貨幣或是證券。發行商有義務以固定的貨幣價值進行轉換、贖回或回購,而且僅可從事發行 / 贖回穩定幣、管理儲備,以及為穩定幣、所需儲備金、私鑰提供託管或保管服務...... - 100% 儲備要求
穩定幣發行商必須持有等值的現金或美國國債等流動資產作為儲備,確保穩定幣的價值穩定 - 定期審計和透明度
發行商需要每月公開其準備金情況,並接受年度審計,以確保其財務狀況透明 - 許可證制度
聯邦或州政府可以向符合條件的機構 (包括銀行和科技公司) 頒發穩定幣牌照 - 監管分工
聯邦機構將負責穩定幣的監管,並在 180 天內發布相關規則
在了解到以後的穩定幣發行商都是需要取得牌照 (資格認可)、被定期審計 (100% 儲備要求),那即代表在穩定幣施行之後能在美國境內發行穩定幣的發行商都是合規的,而這也代表我的疑慮 (一)
& (二)
可以消除了……
疑慮三:穩定幣發行商的手可以伸到哪裡?
我的另一個疑慮是,中心化的發行商是否可以對已發行出去的穩定在特定情況下進行控制?事實上是真的可以的......
就我的了解,雖然被部署後的智能合約是不能被修改,但目前前兩大美元穩定幣的發行商 Tether 和 Circle 的確智能合約中保留了「黑名單」或「凍結權限」的控制權限,而這些動作 (函數) 也僅能由擁有「owner」權限的帳號操作 (也就是 Tether / Circle 自己的控制地址),不過這代表穩定幣的發行商可以隨意動那些放在我的錢包地址中的穩定幣嗎?當然不行.......
先來了解穩定幣發行商能對已發行出去的穩定在特定情況下進行什麼控制.......
- 凍結某個地址的穩定幣(封鎖轉帳權限)
可以透過智能合約的「 黑名單功能 」(blacklist / freeze) 將某地址列為禁用地址,被凍結的地址內的穩定幣仍存在帳面上,但無法轉出、參與交易..... - 銷毀某地址內的穩定幣
若需要強制移除某筆穩定幣,則可在以下情境中透過「 燒毀 」(burn) 動作操作......情境一
/ 這個動作大多是在合法收回穩定幣時才會發生 (使用者向穩定幣發生商 "贖回" 美元,發行商在鏈上銷毀該筆穩定幣)......情境二
/ 有一種較少發生的情況是,因為被駭或誤轉,在正當法律程序佐證的情況下,穩定幣發行商可以凍結原始地址上的穩定幣,並將其銷毀,然後重新發行等量穩定幣到另一個合法地址,如此便不會造成流通量的改變......
那所以我需要擔心我的穩定幣資產無緣無故地消失嗎?好像也不用.......
雖然穩定幣法案有明確要求穩定幣發行商在特定情況下 (如 OFAC 制裁、司法機構要求、或涉嫌犯罪) 需配合執法單位對已發行穩定幣執行凍結、限制轉移、甚至銷毀等動作,以符合合規性與金融安全需求,但因為穩定幣是發行在區塊鏈之上,所以一旦穩定幣發行商基於正當法律程序而動了某筆穩定幣,這些記錄都是可以在區塊鏈上查得到且無法被竄改的,這也代表,雖然穩定幣發行商動得了你的穩定幣,但因為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所以就也代表穩定幣發行商並不能無緣無故動你的穩定幣,甚至更不可能竄改發行的事實及數量 (這也間接回答了上面談到的問題 - 3
/ 當穩定幣被鑄造之後,發行商是否能夠竄改發行的事實及數量?)......
所以,該把錢儲存在哪個穩定幣中?
想到在本輪牛市結束前我應該會將手上持有的部份加密貨幣套現 (如賣出比特幣、換成穩定幣或美元),但由於將換回的資金停泊在加密貨幣交易所很危險 (怕交易所倒閉),而匯回在我在台灣開立的外幣或台幣的銀行帳戶都會有「財產交易所得」課稅的問題,所以在資金暫時沒有其他用途的情況下,我打算先將資金換成穩定幣存在冷錢包中.......
不過,若要長期持有穩定幣那我還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什麼大家都說 USDC 比 USDT 更安全、但同時 USDT 的流通性、市佔率又比 USDC 高?
為什麼大家都說 USDC 比 USDT 更安全?
講到安全,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來思考.......
- 透明度
◾USDC
/ 發行每個月由大型審計公司 (例如 Deloitte) 出具「儲備證明報告」 (Attestation),同時 Circle 也會公布其儲備的詳細結構 (例如現金、短期美債比例)
◾USDT
/ 過去長期缺乏透明報告,也曾被質疑儲備不足、甚至誇大資產,雖然近年有改善,但依然沒有達到與 USDC 相同的審計透明度 - 監管關係
◾USDC
/ Circle 是美國註冊的金融科技公司,受到較多美國監管機構的約束,更不要說美國的穩定幣法案幾乎就是將 Circle 的經營方式寫進了法律,可見 Circle 在監管合規上的優勢
◾USDT
/ Tether 註冊於英屬維京群島,監管架構相對鬆散,法律責任與規範較模糊,所以相對 Circle,的確營運風險相對較高 - 儲備資產品質
◾USDC
/ 一直以來都是乖寶寶,幾乎 100% 以美國短期國債與現金儲備支撐,資產質量高,風險低
◾USDT
/ 過去曾使用商業票據等流動性較差的資產,儘管後來宣稱已大幅減少,但歷史陰影未完全消除
在這篇報導中 Tether 的執行長 Paolo Ardoino 提到,Tether 將全力確保其 USDT 符合《穩定幣法案》對外國穩定幣發行商的嚴格規定,以確保能在美國市場合法交易。也就代表,雖然目前 Tether 在監管合規的進度上比 Circle 落後,但在美國穩定幣法案的要求之下,這個部份的差距會在法律實施前拉近......
USDT 的流通性、市佔率又為何比 USDC 高?
這個問題似乎涉及很多面向,要從市場運作、歷史發展與使用場景說起......
- 先發優勢 / USDT 是最早出現的穩定幣 (2014),比 USDC (2018) 早四年進入市場,所以很多交易所與去中心化平台最早就是支援 USDT,因此建立了廣泛流通的基礎......
- 加密貨幣交易之外的使用需求 / 在亞洲和一些發展中國家 (例如中國、俄羅斯、拉丁美洲) 因為外匯管制或因該國法幣通膨的問題,許多人會用 USDT 作為「美元替代品」來進行跨境轉帳或保值,又由於 USDT 在這些市場往往更容易取得、兌換,也較少受到美國金融監管干預,因此更具實用性…..
- DeFi 生態與跨鏈優勢 / 雖然 USDC 在某些 DeFi 協議中較受到青睞,但 USDT 在多條公鏈上都維持很高的流通量與交易深度,跨鏈橋與流動性池支援度也相對較廣…..
- 受監管 VS 避開監管 / "某些使用者" 擔心 USDC 過度依賴美國政府與監管制度,萬一某天被凍結,反而風險更高。相對地,在穩定幣法案立法之前,USDT 在法律上比較邊緣化的特質,反而讓 "某些人" 覺得更自由、更能避開監管壓力…..
在了解到各個面向之後,我的想法是.......
- 在美國強力推動穩定幣的監管之後,我似乎對穩定幣的安全性比較不那麼擔心了......
- 穩定幣發行商的確可以對穩定幣進行控制,但我不偷不搶、資金來源合法,所以這個部份其實也沒那麼令人擔心,畢竟,我們大部份的資產也都是在政府的眼皮子底下,若有什麼不法,一紙命令也一樣可以限制你挪用屬於你的資產......
- 雖然 Tether USDT 流通性較佳,但不可否認,目前因為 Circle USDC 已經完全受到美國政府監管,所以還是相對安全,也基於此,我會優先選擇 USDC 來儲存我的大部份資金,但仍然會將較小部份的資金儲存在 USDT,原因在於,即使再合規的穩定幣也有可能因意想不到的狀況而產生脫錨的狀況,2023 年矽谷銀行倒閉導致 USDC 一度跌至 87 美分 (報導) 就是個活生生的教訓,所以適當地分散才是避開風險的王道......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