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看了Netflix第一部自製的韓國動畫電影《再見星上人》(Lost in Starlight),本來前半部讓我疑惑「咦新海誠?咦宮崎駿?」XDDD 但看到後面發覺方向與細節十分不同。《再見星上人》劇情主軸是韓國影視擅長的都會愛情戲,兼以些許親情戲(很喜歡撐傘這個小伏筆呼應了兩條線),最後感性收在「要記得在宇宙的角落,永遠會有人為你加油」,並結合音樂襯底的宇宙超微美共振奇景(黑膠機又能大賣一波了)。有情感,有美學,有音樂,有品味,雖然沒有破格的概念,但我想這些前提結合起來,沒有人會討厭這部片。
總片長98分鐘流暢通俗,輕鬆好入口,跟近期的《KPOP獵魔女團》是完全不一樣的風格,卻各有出色,整體執行都相當到位。我實在好奇這次自製是怎麼發生,於是簡單查了一下外媒專訪,以下是整理自The Hollywood Reporter這篇的資訊:
《再見星上人》的雛形是一部品牌商業短片
導演韓智媛原本是獨立動畫創作者,幾年前為韓國珠寶品牌STONEHENgE拍攝一支短片,當時片中就融合了女性、愛情、太空、音樂、家庭故事這些想法,上線後引起了Climax Studio(曾製作《地獄公使》、《D.P:逃兵追緝令》、《靜_E》)詢問合作意向,最後獲得Netflix的青睞與投資。
故事呈現對於「未來首爾」的樂觀想像
訪者將《再見星上人》形容為乾淨版的《銀翼殺手》,我是覺得有些過頭了?(相似處大概只有未來和全息影像這些元素,這部又沒有反烏托邦XD)之所以畫面潔淨,是因為導演想要故事呈現出一個宜居環境,我感覺到導演是有意識想要傳達一種樂觀想像。
另外,片中場景多處是首爾真實地點,例如乙支路、Jay唱片行所在的世運商場。現實地景與科幻元素,兼以討喜的筆觸與色調,也讓我想到近期的日本動畫《九龍大眾浪漫》。
無論身分,克服心魔的勇氣,沒有等級之分
訪者提及這部有女性賦權的意識,我當初看的時候也注意到,女性太空人VS男性音樂人,並不是常見的角色組合,團隊似乎有想要翻轉性別刻板框架的意圖。導演則是回應,身為女性創作者,她當然想要展現女性如何克服障礙並取得成就,但她真正想展現的是「成長可以來自史詩般的旅程,也可以來自細微的、私密的挑戰」(growth can come from epic journeys, but also from the small, intimate challenges.),這我也買單。
韓國動畫工作室的現況與前景
導演提及韓國動畫工作室長期一直接受美國和日本的外包,近年來雖有越來越多團隊在組建故事開發的團隊,但原創動畫仍是少數。好兆頭是前頭已經有《驅魔編年史:起源之戰 》(The Exorcism Chronicles)和《萬王之王》(King of Kings )出現,奉俊昊近年也涉足動畫領域,但韓國動畫產業仍需更多策略規劃與實際支持。
⊙
有空也來查一下《KPOP獵魔女團》好了,依我自己的同溫層感受,獵魔的討論熱度更高,也有被推播到各種歌曲Cover,《再見星上人》或許因為題材偏文青,娛樂較小眾,感覺台灣Netflix都沒有什麼宣傳。
不過《再見星上人》和《KPOP獵魔女團》,真的讓我感受到全球動畫市場的蓬勃活絡,以及想像力的再次開展。無論如何,都期待看見韓國動畫產業的具體下一步,以及如何跟強勢且健全的韓國娛樂產業互相加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