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的生命融入光線中──威廉透納特展:崇高的迴響

Carol-avatar-img
發佈於展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 展覽名稱:威廉.透納特展:崇高的迴響
  • 展覽地點:中正紀念堂 1、2 展廳
  • 主辦單位:聯合數位文創 
  • 票價:預售票380元(原價500元)
  • 造訪時間:2025/7/21(一)10:00

回歸無業第一天,排了好幾個展覽想看,決定用方格子具體紀錄一下。

今天先來看英國泰德美術館策畫的透納全球巡迴展,適逢透納誕生250周年,台灣成為繼摩納哥、上海之後的第三站,展出了80件透納真跡,也夾帶其他幾位現代藝術家的作品。

不過老實說,我覺得其他藝術家的作品,雖有受透納啟發或呼應主題「崇高」之處,但強湊在一起並不是很搭,有點破壞觀展情緒。加上中正紀念堂的動線微尷尬,分成兩個展區,從第一展區出來還要跨過一條走廊才會到第二展區。如果可以剃除掉非透納的作品,把展品精簡集中到第二展區空間,會不會好一些?不太確定當初為何這樣考量。

左邊是自畫像,右邊是電影海報ㄎㄎ

左邊是自畫像,右邊是電影海報ㄎㄎ

不過回到透納的畫作,我真的非常喜歡!初次認識透納,應該是透過電影《畫世紀:透納先生》(Mr. Turner),記得Timothy Spall飾演的透納就是一直把素描本夾在腋下,身形雖然略臃腫,但腳步矯健地穿梭在大山大海之間(on the wing & into perfect otherness),狂風幾乎快把他的帽子吹走。電影呈現的色調光影也十分迷人,馬上會勾起觀者對真跡的好奇心。

也想到今天導覽老師說,大家看電影能看到透納的外型,與他印在英國20英鎊鈔票上的自畫像不是很相符,以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修圖哈哈哈,看來畫家真有自己的美學堅持呢XD

而我這次看下來喜歡的作品,是水彩純風景畫大於油畫。我不太懂顏色運用與繪畫技法,但覺得很神奇,只要維持一個距離,先盯著他畫作裡的暗處,等眼睛適應了外在環境的光線後,畫作裡明暗的對比就會越發明顯,那股「光的氤氳」就會冉冉浮現出來,因而發現,原來暗中還有亮,亮中仍有暗。

無怪乎透納言:「光即是色彩」(Light is therefore colour.),雖然不喜歡他的人戲稱他的畫是「肥皂水」或「龍蝦沙拉」,但他真的讓風景畫呈現出耳目一新的靈動與深度。

我用手機拍得好悲劇,只好簡單示意QQ

我用手機拍得好悲劇,只好簡單示意QQ

《藍色瑞吉山之日出》不愧是鎮館之寶,真的好美,聽說是集結英國眾民之力才得以面世,接下來要封存十年,幸好這次有看到。《為幽冥號捕鯨船歡呼,又是一條大魚!》也令我印象深刻,隱身在氤氳霧氣中的肅殺槍枝,鯨魚躲藏與哀號,呈現深刻冷靜與自省。

至於那些記不得畫名的冰川、山崩、河灣、月光、漩渦、破曉、波瀾、夜色,很喜歡導覽老師用道德經的「大象無形」比擬,回來細查,完整段落原來是這樣: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德經》第四十一章

意思是最方正的人,沒有稜角;最大的器物,較晚完成;最大的聲響,反而聽來無聲無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沒有形狀。

就像看透納的畫,觀者的眼神是走進光裡。初看不明所以,但其實細節都潛藏在光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arol's Organized Noize
0會員
7內容數
You are what you eat. 電影/展覽/文學/音樂 佛系更新🖖
你可能也想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