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和美國關稅是否讓人民幣地位上升?
先說結論——並沒有。反倒在川普重新當選、並大動作推動對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關稅政策後,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持續下滑。這個趨勢背後,不只是單一戰爭或關稅政策的影響,而是牽涉到中國經濟體質、美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以及各國對風險與信任的權衡與選擇。本文將從數據、歷史背景與多國政策面分析,完整說明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地位的真實變化與背後成因。
一、川普關稅戰與人民幣國際地位2024年底至2025年,美國再次迎來川普總統的當選,其對中國的強硬立場再次升級,包括加徵新一輪關稅、限制關鍵技術出口、施壓企業供應鏈去中國化等手段,導致中美經濟對峙再度升高。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與SWIFT的資料顯示,人民幣在全球貿易結算中的使用比例,自2024年初的4.33%一路下降至2025年6月的2.86%。這是自2018年以來人民幣使用比重首次出現如此明顯的下滑。

這與部分評論人的預期背道而馳。例如2025年4月,財經評論人謝金河曾指出,美國若因對等關稅戰導致美元失去信用,可能使人民幣趁勢崛起。然而實際狀況卻顯示相反。儘管中國官方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如透過「一帶一路」倡議推動與第三世界國家的人民幣結算協議,甚至與阿根廷、伊朗等國達成人民幣互換安排,但實際使用情況並不理想。
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困境
- 結算占比下降 根據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2025年6月的報告,人民幣的國際支付市場佔比已下滑至2.86%,不僅低於2024年初的4.33%,也遠低於美元(約占43.2%)與歐元(約25.4%)的佔比。即使與日圓、英鎊相比,也略顯遜色。這顯示即使中國貿易規模仍為全球前二,其貿易結算主流貨幣仍是美元。
- 儲備貨幣地位停滯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統計,截至2025年第一季,人民幣在全球央行的外匯儲備中佔比仍未突破3%,遠低於美元(58.9%)、歐元(20.5%)及日圓(5.2%)。這反映各國對人民幣作為避險資產的信心不足,與其國內資本市場開放程度與政治風險密切相關。

- 中俄、中東、印度交易有限 許多觀察家認為,俄羅斯在被西方制裁後與中國加深合作,可能增加人民幣的使用。但事實上,根據俄羅斯央行與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資料,俄羅斯對中出口雖然有部分以人民幣結算,但大宗商品交易仍多以美元、歐元或盧布為主。至於中東地區(如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雖與中國簽署能源合作,但人民幣結算比例仍低於20%。印度方面,由於地緣政治競爭與貨幣政策獨立性,人民幣更未能進入其官方結算體系。
三、俄烏戰爭對人民幣地位的間接影響
俄烏戰爭自2022年爆發後,全球經濟出現劇烈變化,歐洲能源價格飆漲、全球供應鏈重組、原物料市場動盪。一些評論認為,這場戰爭促使歐亞國家加強與中國合作,進而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但實際上,人民幣的地位並未因戰爭而顯著上升。
一方面,烏俄戰爭增加了全球對地緣政治風險的警覺,特別是對於強權國家貨幣的信任問題。儘管中國嘗試扮演中立調停角色,卻因與俄羅斯過度接近而讓部分西方國家產生疑慮。此外,中國國內經濟成長放緩、房地產泡沫化、青年失業率飆升等問題,也進一步削弱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的信心。
四、美國貨幣體系仍具絕對優勢
儘管美國面臨債務高企、財政赤字嚴重等問題,但美元依然是全球最穩定的儲備貨幣與結算工具。原因如下:
- 資本市場深度:美國擁有全球最完整、最開放的資本市場,尤其是美債市場,其流動性與避險能力無可取代。
- 法治與信任機制:美國法律制度透明,金融監管制度成熟,是全球資金最信賴的避風港。
- 科技與軍事實力支撐:美國的科技創新與軍事實力,間接保障其經濟與貨幣的全球領導地位。
相較之下,中國人民幣即使具備龐大的貿易量與官方推力,卻缺乏上述條件所構成的信任基礎。尤其在中共可以隨時凍結資產、干預匯率與資本流動的情況下,人民幣難以被市場自由接受為國際主流貨幣。
五、未來觀察重點
儘管目前人民幣地位下滑趨勢明顯,仍有幾個觀察重點值得注意:
- 「數位人民幣」推動情況:中國積極推動央行數位貨幣(CBDC),若能與「一帶一路」國家結合,將為人民幣提供新的應用場景。
- 全球去美元化進程:若美國政治與財政風險升高,或其他國家(如BRICS+)強化跨境結算系統,或許能為人民幣創造機會。
- 中國內部改革與信任重建:資本市場改革、金融透明化與放寬資本管制,將是人民幣能否重新獲得國際信任的關鍵。
六、結語:數據勝於預測,信任大於宣傳
從本文分析可知,不論是俄烏戰爭還是美國的對中關稅政策,皆未對人民幣地位產生實質提升。事實上,自川普再度上任後,人民幣的國際使用比例不升反降,顯示中國在全球貨幣體系中,仍未能建立起足夠的信任與使用基礎。
我常說,看中國經濟不能只聽中國官媒與評論員的話,更要從客觀數據與國際多方觀察切入。人民幣若真要取代美元,需的不只是政策推力,更重要的是信任建構、市場自由、制度保障,以及時間的沉澱。而現階段的中國,還遠未走到那一步。
因此,對於人民幣「取代美元」的說法,與其迷信或期待,不如理性分析與審慎觀察。美元霸權雖有爭議,但短期內仍無可撼動,而人民幣仍有漫長之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