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組織要運作,除了獨裁者一個人決定事情外,大部份都會採取投票表決的方式,而大家最熟悉的投票表決有拍手鼓掌通過(代表強迫通過)、單一票數多數決、多票數但多數決、至少要過半數決…等等。但在分散式組織架構(DAO)裡,表決的方式非常多樣化,至少有流動民主(Vote delegation/Liquid democracy)、二次方投票(Quadrac Voting)、全息共識(Holographic Consensus)、怒退機制(Rage Quitting)、知識可提取投票 (Knowledge-extractable Voting,KEV)、加權投票與聲譽投票(Weighted Voting & Reputation-based Voting)、爭議投票(Tao Voting )、代理投票(Vote Delegation)、法定人數加權投票(Token-weighted Quorum Voting)、信念投票(Conviction Voting)等,接下來我就依序簡單的說明上面那些投票方法為何,以及有什麼優缺點。可能一篇寫不完,我就會分多篇來說明。
流動民主(Vote delegation/Liquid democracy):
流動民主比較簡單的說法就是讓選票可以流動,例如我的選票可以轉給張三,當然張三也可以把我的選票再轉給李四,最後讓李四拿我的投票權去投,至於李四要投給誰就是由李四自己決定,因為我已經把投票權轉出去了,不過為了防弊,轉讓出去的投票權是可以隨時回收回來,例如我不信賴李四,我可以跟李四講要拿回我自己的選票,改成我自己去投票。如果我已經有一張選票了,別人又轉讓給我,是被允許一個人可以擁有多張選票的喔! 會這樣設計的目的最主要是希望大家將選票委託給自己信賴或是專業人士去判斷與票選,例如我覺得張三很懂web3.0,而我對於那個領域不專業,為了怕投錯票,我是可以將投票權轉讓給張三,請張三依據專業去表達意見的。
二次方投票(Quadrac Voting):
二次方投票又稱做平分投票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投票方式,尤其是唐鳳在每次總統盃黑客松競賽時,採用此方式來決定獲勝隊伍讓這種投票方式聲名大噪,當然囉! 這種投票方式也是我認為是上述十種DAO投票方式中最簡單的一種方式。其做法很簡單,以股票來舉例,就是你擁有多少張股票,開根號後就是你最後擁有的投票數,例如你有一百張台積電的股票,開根號後,你只剩下十張投票數可以投,而張三擁有九張台積電股票,開根號後,張三就有三張投票權,這樣就可以避免因為你擁有一百張,等於決定了大權,當然囉! 如果有一方掌握的股份越多,等於也是可以決策所有事情,因此,在web3.0的世界是這樣,你要投票必須去買治理代幣或是獲得治理代幣,而治理代幣也是加密貨幣的一種,當你要投票時,就要扣除相對應的治理代幣,這樣的做法就可以阻止很有錢的人操作每一次的投票,因為每操作一次投票,還是需要付出極大的成本。
全息共識(Holographic Consensus):
接下來的投票方式都很複雜,全息共識也很複雜,剛剛投票都是一種階段,而全息投票分成三個階段,分別為發起提案、提案確認、投票決策,首先就是提案的人必須有滿足一定條件的聲譽門檻,在web3.0可以解讀為使用者若擁有特定的加密貨幣達到一定的枚數才可以提案。
第二階段就是擁有注意力點數的人可以選擇他們認為通過機率大的提案進行押注,注意力點數在web3.0可以解讀另一種加密貨幣,我們就姑且稱呼為GEN,也是一樣,這個提案要達到一定數量的GEN才可以進入到下一階段票選。
第三階段為擁有投票權的人可以對已經通過提案的議題進行表決,若提案被通過,押注的人可以獲得GEN獎勵,若沒有通過,就會被扣除GEN。
這樣做主要是解決不然亂提案,也不能亂投票,每個提案和投票必須擁有足夠共識才可以,也透過押注可以得到回饋和扣除的方式來避免使用者因為人情因素而亂支持,藉由此制度,大家就會比較謹慎去提案和投票,但會不會因為過程太過於複雜而讓投票率與提案率低,我想這是不可避免的。
下列是我整理出比較淺顯易懂的流程,方便大家了解:
1.設定三階段投票(發起提案à提案確認à投票決策)
2.設定使用者是否具備投票權和提案權(提案門檻與依據提案點數)
3.設定提案決策委員會成員、提案決策點數門檻、每位提案決策成員的提案決策點數、截止時間
4.提案決策委員會成員針對投票議題進行提案確認投票,超過提案決策點數門檻才會進入下一階段(此階段可納入若沒有通過提案的則會扣除相對應的點數)
5.通過提案決策後的議題開放給使用者投票(預設一人一票),若提案決策成員的選項未通過則扣除提案決策點數(預設一人一票)
6.設定截止時間(多數決)或設定投票數門檻
7.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