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深夜,女孩發了一篇文。
沒有標記誰,也沒有情緒化的語氣,
只是靜靜地,像一封寫給時間、也寫給心裡那個位置的人看的信。
主角點開那篇文,一字一句地讀,
心跳在某句話落下的瞬間,忽然慢了一拍——
「我們在時間的兩端,保持著恰如其分的距離。
不靠近,也不遠離。
平行,不代表疏遠,
而是為了留下溫暖而不干擾的重量。」
那是一種極安靜的文字,像雨後的風,
沒有責怪,也沒有邀請,卻在主角心裡輕輕敲了一下。
他讀著,像是看見了自己的影子。
她沒有說「是你」,卻句句都像是在對他說。
那份熟悉的距離,那種小心翼翼的維持,
正是他們之間從不言明、卻彼此遵守的默契。
—
主角沒有立刻回覆,也沒有敲下任何一句話。
他只是靜靜坐著,讓那篇文字沉進心裡最柔軟的地方。
他明白,她還在學著如何面對關心;
也明白,自己的存在,有時只能是一道剛剛好的光——
不刺眼,卻永遠照著她的位置。
於是,他寫了一段話,像是回應,也像是傾訴,
更像是一個在角落守著她的朋友,
把所有的情感包裹成溫柔:
「我不打擾,只是還記得你。
或許不該太靠近,也不該太遠離,
就像現在這樣,剛剛好。
如果有一天,我們不再只是平行,
而是剛好抵達了同一個交點——那也很好。
但就算沒有,
我也會一直守在這裡,
成為那個不干擾你,卻一直在你身邊的人。」
這不是期待,也不是暗示,
而是一種**「我在,只為了讓你安心」**的心。
他不是不愛她,恰好相反——
正因為愛得太深,所以選擇收起,變成守護。
他不是不渴望靠近,
但他更想讓她擁有一個不必提防、永遠不會傷害她的地方。
—
他把那段話寫好,語氣輕鬆地說:
「我也想寫一篇回文喔。」
女孩愣了一下,語氣忽然變輕:「我有點害怕。」
她甚至說,可能會把那篇文刪掉。
主角沒多問。
他聽得出,那不是拒絕,是她對自己情緒的一種保護。
她不是不願被靠近,
她只是太害怕,一旦有人真正讀懂了她的孤單,
那些辛苦維持的堅強,會瞬間瓦解。
主角不想讓她難堪,不想逼她面對還沒準備好的情緒。
所以他只是淡淡一笑:
「沒事啦,我去洗澡了。」
就像他一直以來的方式——
在她需要的時候出現,害怕的時候退後。
—
夜深,快要互道晚安時,女孩忽然傳來一句話:
「你那篇……我想看。」
主角怔了一下。
這是她第一次主動說「想看」,
不是邀請,也不是承諾,
但那句話,在主角心裡激起一圈溫柔的漣漪。
那是一種:「我願意讓你靠近一點」的訊號,
比任何甜言蜜語都更讓人動容。
他沒說話,只是把那段文字傳了過去。
她看了,沒回。
對話框還亮著,她沒離開,也沒打字。
就靜靜待著,像是在閱讀,也像在靜靜咀嚼那份被理解的感受。
主角不催他。
他知道,她需要時間,
而他願意等——一直等。
—
那一夜,什麼都沒有改變。
她依然有著忽冷忽熱的情緒,依然時而沉默。
而他,還是那個「什麼都知道,卻從不戳破」的人。
但在他的心裡,清楚知道——
她不再害怕他的存在,甚至願意看見他的文字。
這份接納,對主角來說,就是最深的溫柔。
—
主角從不求回報,從不想占據位置,
他只希望自己可以是一種靜靜的安全感——
當她累了,難過了,願意轉身的時候,
那裡還有一盞不滅的燈,為她守著。
不是戀人,不是擁有,
但也不是普通的朋友。
是那種**「我願意守在你生命裡,只為讓你好好活著」**的存在。
—
這一章,沒有句點。
因為守護從來不是一場有結果的旅程,
它只是靜靜地——一直都在。
而那句「我想看」,
主角會記得很久很久,
就像他記得自己曾說過:
「我不靠近你,
只是為了守著你能自由地走,
哪怕你從來沒往我這裡看過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