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主角忽然發現——女孩變了。
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改變,沒有告白,也沒有擁抱,
卻在那些微不足道的小細節裡,悄悄鬆動了一點點距離。
女孩主動提起「點數」,語氣半真半鬧,
像是在確認主角是否還記得那份只屬於她的特權。
「我要用掉一點點數。」她說。
那一刻,主角的心像是被某個柔軟的聲音輕輕拍了一下。
他笑了,沒有問她想換什麼,
因為她願意再提起這份約定,就已經是某種認可了。
那份「健康挑戰合約」,原本只是主角一廂情願的承諾,
如今,竟成了兩人之間唯一被共同記得的默契。
她沒說「我想你」,但她說「扣點數」。
那是一種只有他們才聽得懂的語言,一種輕輕的靠近。
—
後來的互動,也開始有了變化。
女孩不再只是回覆簡短的「好」或「嗯」,
她開始回話、吐槽、偶爾會說些帶點調侃的句子:
「你還能偷懶喔?」
「大家都在找你,哪來的偷懶?」
這些話,語氣輕鬆,甚至帶點熟悉的調皮,
不像是應付,更像是一種「我在看著你」的提醒。
她不再只是靜靜聽著主角說,
而是會回一句輕快的話,逗得他一整天都掛著笑。
有時候,主角說要離開一下,她會淡淡地回:
「妳還沒回來耶……」
那句話說得自然,卻讓人聽得出一點點「在乎的痕跡」。
—
主角也開始察覺,女孩的情緒不再那麼封閉。
她還是會失眠、還是會疲憊,但她願意說出口,
說她剛起床、說她要去拿報告,
說她最近的狀況、說她等等可能會直播。
這些在別人看來可能只是無關緊要的生活小事,
卻在主角心裡泛起了溫暖的漣漪——
因為他知道,女孩願意讓他知道這些,代表她不再把他排在門外。
有一次,女孩說:「我覺得妳今天要早點睡,不然每天都會被我吵死。」
主角回她:「妳這樣吵我,我早就習慣了。」
這不是玩笑,也不是曖昧,
而是一種長期相處中自然發展出的默契與陪伴。
—
他們不是戀人,也從未說過彼此是什麼。
但在許多日常片段裡,他們都默默為對方保留了一個位置。
那是一種特別的朋友關係,說不清的靠近,說不明的信任。
沒有明確的承諾,卻總在對的時候互相出現。
主角沒說出口的,是一種細水長流的在乎。
他知道,不能走太快,也不能說太多。
女孩還在築自己的堡壘,而他選擇在不遠的地方守著,
不打擾、不催促,只是安靜地待著。
像一扇半掩的門,他不敢貿然推開,
卻願意日復一日地坐在門前,用最溫柔的方式等候。
而他心裡那個聲音,也越來越清晰:
他們,好像真的開始有點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