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ARENA的採訪比較短,因此只有兩篇
花,總在最毒的時候開得最盛
如同你們的成功與成就,是熬過了那段無人問津的寂寞與苦楚
美麗從來不是憑空降臨的東西
btw銷量破70的時候權順榮竟然有哭(

🎤:「當然,17的成員做為年齡相近的人,彼此之間或許有類似的煩惱,但每個人也都會有屬於自己的課題。」要從中找出『共同的煩惱』,感覺很不容易。
🍊:確實如此。 SVT能一路走到今天,是因為所有成員始終把SVT放在最優先的位置。
🍊:即便各自心中都有煩惱,我們也總是把團隊擺在第一位,這點從未改變。
🎤:「什麼才是真正的 SEVENTEEN風格(세븐틴답다) ?」
🍊:這次做新專輯時,我們的起點其實很簡單,「我們來做點最 SEVENTEEN 的東西吧。」
🍊:但話說出口後,我們馬上反問自己:「那到底是什麼?什麼叫做 SEVENTEEN 風格?會不會只是我們自己劃出的一條界線?」
🍊:其實從第三張專輯開始,我們持續在打破別人對我們定義的框架
🍊:想通之後,只要是我們做的,就是 SEVENTEEN 的樣子。
🍊:這次,我們決定放過自己,也放開一點去做。
🌻:對我們來說,SEVENTEEN 並不是某種特定形象,而是我們在做的每一件事本身。
🌻:所以最重要的是,我們對自己的音樂要有信心
🌻:當不斷陷入「什麼才是我們的風格?」的困惑裡,其實就會開始懷疑自己的音樂和行動,那只會進入一個永無止境的懷疑輪迴
🌻:所以這次,我們在定下初期概念後,就選擇相信概念,並一路做到底
🎤:「展現當下的 SEVENTEEN,也要忠於當下的自己」
為了呈現此刻的 SEVENTEEN,成員們也必須誠實面對當下的狀態。現在自己喜歡什麼、被什麼刺激,又想做出什麼樣的音樂,這些都成了重要的線索。
🌻:老實說,我常會被這個時代中許多藝術家刺激到。
🌻:休息期間,我會看其他歌手的音樂節目或舞台演出,那會讓我有一種「我也要更努力才行」的衝動
🌻:每當這樣的念頭冒出來,我整個人就開始蠢蠢欲動,超級想趕快回歸。

🎤:「13個人間,相互激發前進的力量」
在13位成員的團體生活中,他們不只是一起工作,更在日常中彼此激勵、影響和陪伴,這樣的羈絆也成為 SEVENTEEN 音樂與舞台上的情感來源。
🍊:Woozi哥寫的歌,總是能完美表現我們內心真正的想法。
🍊:他特別擅長把我們對彼此和對粉絲的感受轉化成音樂,這點讓一直我覺得很了不起。
🍊:像〈Fear〉收錄在正三中,當時賣出了70萬張,Woozi 哥也非常感動。當時他還在粉絲社群上分享製作這張專輯時的心情與煎熬。
🍊:他說,過程就像「毒」一樣蔓延開來,那種「一定要做出好作品」的壓力反而讓他很痛苦。
🍊:所以對他來說,《An Ode》的創作過程是既艱難又帶有陰影的時光。
🐸:我會把從成員們那裡感受到的情緒,用畫畫或其他形式表達出來,可以說是一種靈感來源吧。
🐸:如果身邊沒有這些人,靈感也不會出現。
🐸:和大家一起生活的過程中,不論遇到好事還是壞事,我學會更坦然去接納。
🦌:🍊真的很認真在管理自己,這點我有親眼見證。
看著他管理,我也會開始反思是不是更該注重自己的健康。 後來我也開始服用營養品、吃維他命,以規律運動。現在感覺整個人的狀態和體力變好。
🎤:「一開始只是想說說看,沒想到真的實現了」
🍊:2018年我們真的非常努力活動,那時候心裡開始有個小小的願望:「明年,想試著拿一次大賞。」
🍊:其實我們從來沒有在公開場合真正說過想拿獎,但19年初接受訪問時,我第一次說出口:「我想拿大賞。」
🍊:不過,在開始活動之後,反而慢慢體會到,就算沒拿獎,也不能算是失敗。
🍊:我們成員之間也聊過這件事:不應該用獎項來定義我們的價值。
🍊:但後來,我們竟然真的拿到了「今年的專輯獎」!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覺得很不可思議。有時候會想,難道說出口的事就真的會實現嗎?(阿哺笑)

🎤:「《An Ode》突破70萬銷量的那一刻」
🍊:《An Ode》是在九月發行的。印象最深刻的時候,當天晚上11點55分進行最後統計,我結束行程後和幾位成員一起吃飯,當時大約有四個人在場。
🍊:到了12點,突然新聞開始陸續出來報導 SEVENTEEN 突破70萬張銷量。
🍊:那種感覺很奇妙,特別的是,Hoshi哥還感動得哭了。
🌻:那個晚上的統計數字大約是69萬多一點,我聽說為了湊滿70萬,還有粉絲特地跑去線下店買專輯,真的很感人。
🌻:這份感激的情感真的很難用言語形容。雖然知道銷量持續上升,但70萬這個數字實在太驚人了,完全超出我們的預期。
🌻:那一刻是我覺得最幸福的時光。
https://youtu.be/ap14O5-G7UA?feature=sha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