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美國第一季經濟並不好,GDP傾向於「向下走」,對全球影響頗大,全世界各企業普遍都不景氣,有人感覺沮喪。
這個不景氣,是世界的窮。
窮,困住了美國,傳染到世界,世界普遍窮。
困就是難,這也困,那也難,自然就形成了貧窮。
然而,千萬別沮喪,如果能夠解窮,就能夠解困。
人若沮喪,其結果會換來更大的沮喪,很難力挽狂瀾。
如果你的企業業績下降,該怎麼辦?
莫慌,這是企業人共同的「恐慌」,也可以是「共感」,更可以說是「共業」,使企業深深的陷入了深淵之中。人若恐慌,其結果將召喚來更大的恐慌,可能會恐慌得不可終日。這種「共業」,大家都不舒服,一定要共同㩗手解決,不可逃避。
「共業」雖然不可見,卻有「共同關係」,只是不容易明白它跟你的牽連,更不了解它跟大家之間的共同關係。
然而,俗話說:「寃有頭、債有主」,任何事的發生皆有其「業」。
「業」,是人所共同害怕的東西,自有其來由,即前因後果。
果出必有因。前因既然已經種下,來日必然有果,這是因果法則,我們害怕的是沒有好果子吃,卻又推不掉、避不開、逃不了。
「業」有好壞之分,通常所連帶的是「障」,人人都害怕「業障」。
「共業」,顧名思義就是「共同的業」,即「共同業障」,彼此牽扯。
既然「共同」,就不是單一個人的事,並不單純,必是錯綜複雜,尤其是找不到線頭,是一團亂線團,理都理不清,自然就解不開。
「共業」,不屬於我個人所獨有,往往自己都不承認自己有這個業障。
既然不承認,自然就難以追溯到源頭,也難以明白彼此之間的關聯性,那並不代表它與我們之間的關係就不存在。關係始終存在,只是難以理解而已。既然關係在,就與你有關。
我們害怕「共業」,因為它「無形」。
越是無形,我們越害怕,因為我們不敢面對「未知」、「無知」。
為什麼「共業」是無形的?
因為「業」是一種「能量」,充滿「無知」,人掌握不住。
「共業」也一樣,它也是一種「能量」,我們看不見,也無跡可尋,卻深深的影響著我們。
物理學的定律之一是「能量不滅」(conservation of energy)。
這個宇宙間,能量守衡;物質也守衡,這就是「質量守恆定律」( 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這是宇宙界重要的定律之一,即自然界中存在而普遍的基本定律。
此定律中的「物質」是一個「封閉系統」(closed system),不因時間、情勢、流程、遭遇⋯等而改變。
「能量」也雷同,任何一種「能量」的轉移都封閉在一個系統裡,「能量」始終保持不變。
「共業」跟「質量守恆定律」有關。
如果「共業」不解,因「質量守恆定律」,因此「共業」不改、不變。昨天如此,今天如此,明天亦如此。
「共業」的特性就是:
1.「能量」不變。
2.「能量」長存。
3.「能量」互動。
4.「能量」遞延。
5.「能量」傳染。
6.「能量」傳承。
人一旦發生「共業」,簡單粗暴的解決方法就是:
1.斷。 2.捨。 3.離。
4.推。 5.拖。 6.拉。
7.逃。 8.避。 9.跑。
10.跳。 11.毀。 12.棄。
13.死。
一旦,人有業、有共業,都不喜歡,人反射性會認為趕快斷最好。
人們以為既然「業」、「共業」可以斷、可以離⋯等
從此以後就不再會出現、業障、煩惱、麻煩⋯等「業」與「共業」了。
其實不然,心與願違。事實是「能量」不變,就在說明一件事不變的事實。
什麼事?
「業障」長生。
一旦「共業」的「能量」遞延、傳染、傳承之後,就等同於「共業」在彌漫、擴散。
如果企業一旦有了「負面」的能量,想「斷」是人之常情。
然而,宇宙是「質量守恆定律」,即使人能「斷」、能「離開」此企業,企業的「負面」、「共業能量」依然會跟隨著你。
「共業」就是「共同課題」。
為什麼會發生「共業」、「共同課題」?
其的目在解決「共業」與「共同問題」。
人的「共同課題」是生、老、病、死、業。
既然是「共同課題」,就是在人生之中必然會經歷到的「共同歷程」。同時,「共同課題」也是人一定會經驗到的「人生課題」。
你不在這個企業中碰到,也會在另一個企業中碰到。在前一個企業中未碰到,是因為時機未到。如果未在此企業中碰到、學習、解決、通過這個「課題」,也必會在下一個企業之中碰到、學習、解決、通過它們。
有問題是才是生命的必然。
所有的企業都會碰到的共同課題是:
1.經營問題。
2.資金問題。
3.產品生產。
4.人才問題。
5.領導問題。
6.管理問題。
7.技術問題。
8.銷售問題。
9.價格問題。
10.殺價問題。
11.內在流程問題。
12.品質問題。
13.退貨問題。
14.客服問題。
15.業績問題。
16.財務問題。
17.環境問題。
18.產業問題。
19.景氣問題。
20.政府政策問題。
21.競爭者問題。
22.企業衰問題。
23.企業面臨倒閉課題。
⋯
沒有任何公司、企業可以自外於以上諸同題。
有問題,才是真企業。
如果企業受到衰退的考驗與壓力時,其實是企業成長的開始。
若企業面臨問題,員工也不會好過,收入就無法增長,消費額下降,全民消費力會共同降低,社會普遍都在叫窮。
如果你現在很窮,在表面上常會露出窮相,大概會滿臉愁容,一陣哀聲嘆氣,自己聽了很痛苦,他人聽到也心酸,呈現出來的便是一片恐懼窮苦的社會。
千萬不要恐懼,恐懼來自於心中的不安。
若不解決不安,恐懼只會加劇,會更加的悲痛,千萬別演變成為長期的悲痛。
萬一是負債,聽我的,別急著借錢,在舉目無親時,即使是至親好友也都可能退避三舍,根本就不會來幫助你。
若要解決問題,不能靠借錢,越借只會令負債加重,使人越陷越深。
如能夠把借錢的時間、精神,用在找客戶、做業績上時,才是正辦。即使失敗了都不怕。
人生路上,不是成功就是失敗。
失敗並不可怕,那是成功之母。
如果證實自己、企業已經失敗時,別氣餒,必有東山再起之日,千萬別急著打破僵局、力挽狂瀾。如果日子已在下墜之中,想挽回的,也很正常。然而,下墜,會令自己與企業的面子過不去而已。如果急病亂投醫時,於事無補,說不定更糟。更不要急著去賺錢,因為越急越賺不到錢,這有如上了手銬一般,越是掙扎,手銬會越束越深。
首先要花時間去知道原委。
如果不知道原委,只是盲目騎瞎馬,先摸清來龍去脈再說,否則只會重蹈覆轍而已。
人的錢少、錢窮時,其實這並不在於外表上,而是出自於人的內在,這屬於《宇宙人生論》。
《宇宙人生論》有「宇宙四象性」,當錢窮時,其實是:
1.身:身窮、人窮、能力窮。
2.心:心窮、心態窮、情緒窮。
3.靈:靈窮、志窮、能量窮。
4.道:道窮、神窮、愛窮。
解決以上諸窮,才是正辦,這屬於「內窮」。
因此,外境來自內在。
如果世界有景氣問題、國家有錢的問題、社會有窮的問題,不能只是急於解決外在。
內外一體,人外在的共業問題來自人內在的困境。
解決人外在共業的問題的最快辦法,居然在解決人內在的困境。
黃振輝/2025.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