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在方格子寫文章,其實有點興奮
我已經很久沒有認真寫東西了。
上一次,應該是 2019 年,那時候我非常用心地完成了我的第一本小說——《巷子裡的霍夫曼》。
那是一部以心靈感應為主題的愛情故事。我選擇自費出版,因為出版一本屬於自己的小說一直是我的夢想。我希望第一本作品能「任性」一些,不考慮市場、不考慮商業,只是一本被認真對待、能真正上架的書。
我找了專注於自費出版的出版社合作,封面則邀請了我的高中同學設計——她是一位插畫師,我非常喜歡她的風格。現在回頭看,那本書真的很青澀與粗糙,但我依然以它為傲。
一直被生活推著走
後來,工作越來越忙,每天回家都只想倒頭就睡。三年前,兒子的出生又讓生活翻了個面。那時候我甚至聽過朋友說過一句話:「人的寫作慾望會在 35 歲以前枯竭。」
當時我信了,也以為自己再也不會寫小說了。
直到今年,我又開始寫。
為什麼?
好像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
有點像《阿甘正傳》裡,阿甘突然決定要跑步。
他說:
"I just felt like running."
我也是那樣的心情。
只是忽然覺得,想寫了。於是就開始寫了。
我希望自己能一直寫下去,哪怕沒有人關注,也能一直寫。
也因此,《御劍術的自我修行指南》就這麼誕生了。
新的世界
其實,即使沒有提筆,我也一直在腦海裡建構各種世界,做著天馬行空的白日夢。
御劍術的世界早就搭好了。真正動筆時,我經常有種「我終於要見到 XXX 了!」的興奮感。
很快地,我寫完了第一部,然後不斷修稿、讓它靜置,再回過頭重看。
空閒的時候,我甚至重新改寫了《巷子裡的霍夫曼》。
五、六年過去,我對這個故事既熟悉又陌生,也有更多想說的話。
從紙本到網路
以前,我沒有想過要在網路上連載小說。但六年過去,小說市場已經完全不同了。
這也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如果想把這個故事分享出去,應該去哪裡?
最後,我選擇了角角者和方格子。
只能說,這一切真的很好玩。
為什麼叫「麥可陳」?
因為這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名字。我喜歡這種「大隱於市」的感覺。
我本身有一份正職,在醫藥行業工作。我在台灣長大,在巴塞隆納讀研究所,後來到上海生活多年,從外商到管顧,再到新創公司。
這些經歷表面看起來和小說完全無關,但某種程度上,也確實無關。
三年前,兒子的出生改變了我很多。在產房裡剪臍帶的那一刻,我覺得那是人生中最神奇、最棒的時刻,我太緊張了,剪了兩刀才剪斷。
他讓原本逐漸麻木的我,重新開始有了更多感受:愛、成長,以及數不盡的崩潰和憤怒。
自我介紹差不多了,接下來,希望我的作品能夠陪你度過一點點時光。
在你大便的時候,在你通勤的時候,在你空虛的時候,在你疲倦的時候,在你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的時候。
能帶給你一點點力量,歡笑也好,感動也好,共鳴也好。
那一點點,但可以幫助你繼續期待生活的力量。
我是麥可陳,我們故事裡面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