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現實面、實然面的社會科學!就是權力赤裸的現實實際運行狀況!權力論現實!
經濟學:最接近自然科學的社會科學!相對於政治學,是從科學去研究人性的可能運作!法律學:規範面、應然面的社會科學!則是制度的理想性規範狀態!堪稱從對錯看事情!
白藍多數的「立法院對行政院所提預算案,以法律案為增加支出之提議。」是政治運作!
但白藍多數主導的政治運作則是違反《憲法》第70條:「立法院對於行政院所提預算案,不得為增加支出之提議。」(釋字264、釋字391)此等憲政最高性法律規範根本大法!
橋水創辦人達利歐示警:全球多國債務告急!「大撒幣」會崩盤!
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辦人億萬富翁達里歐(Ray Dalio)近日示警,全球債市與股市潛藏系統性風險,建議投資人審慎檢視資產配置,至少將15%的資產配置於黃金與比特幣,以對抗法幣與現金等價物貶值風險。美國與全球多國政府的債務結構已接近失控邊緣,相關風險尚未完全反映在市場定價中。他表示:世界正處於經濟「心臟病」爆發的邊緣,主要原因歸咎於政府不可持續的赤字支出。他強調:「美國政府目前的支出比收入多出40%,幾乎無法削減開支,整體債務規模已達年收入6倍,單是利息支出就高達每年1兆美元,相當於預算赤字的一半。」(See:2025/07/29,東森財經,全球多國債務告急! 橋水創辦人示警:「大撒幣」會崩盤、鉅亨網,錢越來越薄!達里歐建議 投資組合15%配置黃金或比特幣、2025/07/25,鉅亨網,橋水達里歐:再不削減財政赤字 美國「經濟心臟病」將在三年內發作)Ray Dalio: the risks are NOT priced in – here's what happens next
美元霸權 不代表美元不會升貶 鈔票印太多 長期造成貨幣眨值 台幣要升值 美國要大降息大買超
預算法規定:應優先用於還債和原本要舉債的建設及其他法定支出
鏡報總主筆:在討論普發現金1萬元該不該發之前,再來複習一次《憲法》是怎麼說的。《憲法》第70條說:「立法院對於行政院所提預算案,不得為增加支出之提議。」意思是立法院不可以提出增加支出的「預算案」。大法官釋字第264號與391號解釋說:「立法院不得在預算案之外以委員提案方式為增加支出之提議。」意思是立法院也不能提出增加支出的「法律案」。第391號解釋理由書進一步說:「對各機關所編列預算之數額,在款項目節間移動增減並追加或削減原預算之項目,實質上變動施政計畫之內容,造成政策成敗無所歸屬。」意思是,立法院對於行政院所提預算,除了刪減,其他動都不能動。
分析至此,行政院要不要針對立法院通過的普發現金法案提出覆議,其實已經無關宏旨。因為這部修法是一個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一望即知的違憲法案,它不能被執行,提出新的對案就是行政院兼顧憲法法律與民意的負責態度。(See:2025/07/29,鏡報,陳嘉宏專欄:可以普發現金 但不能照立法院這樣發錢)
立法院通過國民黨版本,普發現金1萬元。對此,輔仁大學學士後法律學系專任助理教授姚孟昌以3點分析,這恐怕有違憲疑慮,且早有論者警告,普發現金無疑是債留子孫,擔心會形成「跨代際掠奪」。第一,「普發現金1萬元」由立法院提出,但卻要由行政院執行相關經費籌措調付,還須在期限內完成,此舉形同立法院踰越預算審查職分,僭奪、干預行政院的預算提案權及執行權,明顯違反權力分立原則。其二,依據《釋字第391號》,立法委員若不贊同行政院所提出之預算案中的重要政策,可依法定程序作成決議,移請行政院變更,若立法院任意增補修改預算內容,則政策之成敗恐怕會無所歸屬,難以建立責任政治,此為憲法之不許。「若因野黨執意為之而導致國家安全韌性不足,試問最後責任該由誰來承擔?」最後,根據《憲法》第70條及《釋字第264號》,立法院對於行政院所提預算案,不得為增加支出之提議,因此增加預算之立法即因違憲而不生效力,「我等國人須知2300億現金均為民脂民膏,自不應任由政府違憲使用。」(See:2025/07/12,東森新聞,普發1萬恐違憲?法律專家3點解析 憂「跨代際掠奪」)
預算法第91條:立法委員所提法律案大幅增加歲出或減少歲入者,應先徵詢行政院之意見,指明彌補資金之來源;必要時,並應同時提案修正其他法律。
選前普發!選後告發?不准要求地方普發4萬元?戒嚴了?造謠?
最近網路充斥要求台中市政府還稅於民,普發現金4萬元的圖卡,中市府及市長盧秀燕急於澄清;台中市第八選區罷團「一罷擊臣」表示,7/26 選前,盧市長發出簡訊,內容稱「不投票會失去還稅於民一萬元、勞工五天假、軍警消權益、虐童致死判死刑」等言論,那台中市超徵的錢也該還給市民,要求中市府普發每人4萬元現金。
罷團「一罷擊臣」表示,台中市府的稅,是來自台中市民!超徵的錢,就該還給市民!「我們都是台中市民,我們同意,也絕對支持台中市政府將超徵稅收,還稅於民」,更何況台中市府超徵的錢,應可以發出每人4萬,請盧市府盡快發放!但盧市長,你卻說我們的要求是假訊息,那我們想更進一步的問「你的簡訊難道也是假消息嗎?還稅於民是你說的,但卻否認我們的要求,請問你是否在造謠?」
罷團指出,現在經濟低迷,美國關稅問題、許多製造業正面臨無薪假。自詡為媽媽市長的你,為什麼不是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反而是威脅台中市民呢?難道你們只會把人民當小孩管教?要求「盧市長,請正面回答台中市民:什麼時候發給大家」?8/22前若是沒收到,8/23請大家以同意票回應!
(See:2025/07/29,自由時報,盧媽媽的迴力鏢?促中市府還稅於民普發4萬元網路發酵、Newtalk新聞,盧秀燕你在恐嚇誰?台中罷團:超徵的錢還給市民 盡快發放每人4萬!、鏡報,網傳台中還稅4萬盧秀燕急澄清 罷團怒轟:那妳簡訊算什麼?)
美國總統林肯(Abraham Lincoln)嘗言:「你可以在一段時間愚騙所有人,也可以一直愚騙部分的人,但你不可能一直永遠愚騙所有的人。」("You can fool all the people some of the time, and some of the people all the time, but you cannot fool all the people all the time.")普發梗圖殺傷力超強 康仁俊:藍白都成騙子
要言之,政治主張可以矇騙一時,但民意會記得一世。若政治主張選擇繞過常識與人民,最終迴力鏢反撲的不是聲浪,而是對信任的瓦解。「自毀長城」都是自己作孽所造成的。
顏寬恒涉貪污罪一審判刑8年4月!台中地方法院:有很強的證據!
台中第2選區罷免顏寬恒的「解顏行動」罷團,坦言很多志工都難過落淚,不過大家擦乾眼淚繼續拚,今天一早就到烏日站路口,宣傳同意罷免,不能讓公民力量因此就潰散, 接下來也會以大家更易懂的方式進行宣傳,希望能順利罷免貪汙不適任的顏寬恒。(See:2025/07/27,自由時報,擦乾眼淚繼續拚!罷免顏寬恒不洩氣 一早站路口宣傳)
顏寬恒涉貪一審共判8年4月 法院:有很強的證據(2024/7/26,中央社)
國民黨立委顏寬恒涉房屋假買賣與詐領助理費等案,台中地院審理後,合議庭認為:「有很強的證據構成貪污」今天判貪污罪7年10月、偽造文書6月,可上訴。台中地院行政庭長李進清表示,顏寬恒與林進福涉犯貪污利用職務機會詐取財物罪部分,主要是依據於林進福的苑裡營造有限公司相關帳戶資料,由林妻記帳顯示出某一筆款項,記帳部分寫明「顏董代收代付總表」,明細清楚記錄代收立法院薪資民國107年2月5日至109年1月15日。這筆錢的部分等於是林進福代收代付,用在顏寬恒的相關支出上「所以這是一個很強的證據」,這筆錢並不是林進福擔任助理所可以使用的錢,林進福只是代為收受,而用來支用顏寬恒的其他支出。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2年度訴字第853號貪污等案件判決新聞稿
顏寬恒貪污二審仍喊冤!人頭助理當庭爆哭 全案辯論終結9月11日宣判
一審判有罪最關鍵的證據是一張苑裡公司「顏董代收代付總表」中的收入項目「代收立法院薪資」108萬餘元收入及支出「瑪莎拉蒂車款」等共計107萬餘元以此證明「人頭助理」林進福將薪資用於顏買車、家族成員日常生活開銷上。(無罪推定,但第一審已判有罪)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Plato)嘗言:「最大的罪惡,並不是做錯事,而是將錯誤當成正確。」 ("The worst form of injustice is pretended justice.")
要言之,人間事物如果沒有是非善惡,那又何必為人?顛倒是非善惡即可?唯有當一個人能夠分辨是非善惡,並且願意以正確的態度面對錯誤時,才能真正地進步與成長!
大罷免失利,朝小野大的國會版圖不變,中配入籍年限6年改4年等六大親中法案,未來可能搭上藍白失速列車三讀闖關。學者受訪分析,若國民黨繼續走「傅崐萁路線」,要通過高度爭議親中法案,將影響明年縣市長選舉,流失大量中間選民,除非盧秀燕、朱立倫都不想選總統了。(See:2025/07/28,自由時報,六大親中法案恐搭藍白列車闖關 學者:除非盧秀燕不想選總統了)
人間事物如果沒有是非善惡,那又何必為人?顛倒是非善惡即可?
政治學是現實面、實然面的社會科學。強調權力的現實運作與制度實際如何被操控與實施,觀察的是政治如何真的發生,而非應該如何發生。就是權力論現實,其所關注的是「事實如何」,例如政黨如何操作、官僚如何博弈、國際關係如何演變。
相對於政治學,經濟學則堪稱是最接近自然科學的社會科學,雖屬於社會科學範疇,卻以數理工具與邏輯模型建構理論,探索人在有限資源下的理性選擇行為。從科學角度研究「人性會如何可能運作」,而非判斷行為是否對錯,因此,相對中立而可預測。
法律學則是規範面、應然面的社會科學。以制度建構為核心,追求社會應有的秩序與正義,思考的是制度設計應當如何。則從「是非對錯價值判斷」出發,其注重價值判斷與規範理念,如公平性、正當性與合憲性等問題。
儘管有上述重大差異,實則,其背後想要探討的議題殊途同歸,都需要探討「價值判斷」(多元價值、妥協折衷的價值判斷)的應然面,嘗試建構具合理性的「規範制度」,以期追求夜不閉戶的大同世界(《禮記·禮運》曰:「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
德國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嘗言:「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內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Two things fill the mind with ever new and increasing admiration and awe... the starry heavens above me and the moral law within me.")
是非善惡,雖有多元面向,但絕非可以任意顛倒。人之所以為人,正因我們有能力判斷、也有責任選擇。倘若無價值的堅持,制度將無所依憑,而人類文明亦將為之崩解。
《孟子》曰:「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說:羞恥心對人來說太重要了!那些玩弄心機投機取巧之輩,羞恥對他來說根本就用不著。連技不如人(正當地做事都不會)都不覺得羞恥,那麼還有什麼比得上人的呢?
只以實力論現實!沒有是非善惡觀念!那跟文化大革命紅衛兵有啥兩樣?準備淪落共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