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算是新分類裡的第一篇!把過往的日常隨筆開了一個新分類,以後這些日常都會放在瓊瑰的分類裡,想把日常寫得更珍惜一點。
在五月底、六月初的時候,我找到一份可以勉強餬口的一個兼職工作,稍稍堵上了我爸媽和我阿公阿嬤的嘴。我其實直到七月過完,我才在上半年的創傷裡慢慢恢復和充電的感覺,我先去找了我失戀的朋友、再很青春的去看了日出和划SUP,一切似乎都在慢慢變好。我也更有勇氣去投資我自己,包括我自己的健康和未來。但這些似乎都並不是重點。
1,寫日記習慣的養成
今年連續在兩個大計畫(LVMH和青年百億海外圓夢計畫)的失利,在心境上的確會有差,唯一順利的就是我的兼職,這樣的落差的確就有一點讓我無所適從。在日常隨筆|當你以為世界不可能再爛下去的時候,它開始用更爛的事情Piss you off 中我也稍稍提到我的求職之旅。因此我透過兼職稍作喘息的時候開始了我的日記,我的日記總共分成兩部分:早上的自由書寫,以及晚間日記。
接連的失利與不順,讓我必須書寫下我的思緒,才能在負面或低潮的思緒裡,找到一點寫作的手感,順便抒發我的心情。如果有在關注我的朋友,應該也會知道,我的家裡也出了一點事情,或者說有些議題需要面對,我也藉由寫日記與自由書寫的方式,慢慢的釐清我的邊界與責任。我正慢慢地在亂流裡找回自己的邊界,也找到成為一個「為自己負責任的大人」的方式。
2,失敗與轉折
那段準備計畫的日子不是白費,它逼我更新了 Podcast,也讓我意識到自己的節奏: 吃飯就吃飯,想睡就睡,想寫才寫。 創作是要活出來的,不是硬逼的。
所以到最後,我有意識到我不太適合這個框架,所以果不其然的我沒有上。(畢竟現在的我不適合去做慈善)
但我並沒有很難過,比起更早的LVMH。因為我已經不是在苦苦等待結果的那個我,也不是要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
不過透過寫完整個提案計畫,的確有幫助我做出一點成果,比如說為了申請而更新了我的Podcast:
然後昨天得到的好消息是:PHILLSTORY 在 Apple Podcasts(哲學類,台灣)排名第 190!

但我只能跟大家說,我現在錄還是有點卡,卡到爆。
所以未來的Podcast內容,把文章翻譯成英文 → 朗讀錄音 → 和你們一起聽。
這會是我同時練英文和分享思想的小實驗。 未來會員會第一時間收到更新通知,(也許)會聽到一些公開平台沒有的段落。
3,支持方案的更新
在雜談:《超人》之我有點厭倦救世主了 的發行,他的流量和被喜愛的程度,其實是我沒有想到的,加上Podcast的正向回饋,我對我的創作以及我想成為的人、我想說的事情,都有所改變以及下定決心。
過去我一直認為,我寫出來的東西不夠有用、不夠專業,傾向站在研究者或者成功者的角度去要求我自己,但實際上,這種批判的角度深深的限制了我,我本就不是一個嚴肅的研究者,我也對世界大同沒有太多的責任心,你懂的,我希望每個人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這並非是單純的個體主義,而是希望每個人對於自己的生活與身體、精神與智慧有深刻的省悟與自覺。我嘗試過很多身心靈的東西,他們都無法拯救我於我的地獄之中,因為我明白能拯救自己的人永遠只有自己,在外界給予你幫助以前,你還是要向內看到自己,幫助才有可能被你視為幫助。
最近,我更新了支持方案。
因為我知道我的創作有吸引力,也知道自己想走下去。
- 200 方案 → 會員電子報(第一手的思想碎片)。
- 400 方案(未來) → 電子報+早鳥內容(搶先聽到/看到還熱騰騰的創作)。
我不想再把自己逼成「嚴肅研究者」或「救世主」。
我只是寫我的省悟,希望有人和我一起看見: 在混亂的世界裡,什麼是你認同的,什麼是你有感覺的。
🕯️ 最後想說
我不賣產品,我只是在邀請你: 如果你覺得我的文字有價值, 支持我,陪我繼續寫下去。
如果你願意,我希望這段路有你同行,讓我們一起讓思想的火光繼續亮著。
持續閱讀,保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