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雷)
剛剛一個人坐在客廳,看完了油麻菜籽,窗外早晨的一抹微光,晃了眼睛,如夢初醒。前面平平淡淡的,最後一幕情緒波濤洶湧,大為感動,於是決定記錄此份感受。
這是1984年發行的電影,經修復的色彩很真實,電影中有很多空景,用以傳達情緒與生活面貌,隨風晃動時,像悠揚的曲調。再感嘆一句,當時的演員真的好美啊!
看完之後的第一想法是:家庭也許就是這樣,一群價值觀不同的人彼此傷害,彼此和解,彼此扶持,彼此原諒,再一同走下去。
李母經丈夫家暴、背叛後,掌握家中話語權,卻仍重男輕女,視而不見女兒的優秀。家庭漸漸富裕後,對女兒管束甚嚴,直接到女兒高中對象的學校打小報告,使其轉學。女兒出社會後,仍緊握不放,最後還是鬆了口,女兒嫁給了高中的對象。
母親一路過來,勞累無比,本是千金女,丈夫揮霍她的嫁妝,出軌有夫之婦後在鄰里鬧得難堪。舉家遷往台北後,一日復一日,一年復一年的操持家務,消磨了艷麗的容顏,脾氣也愈漸暴躁,認為自己嫁錯了丈夫,被不幸的婚姻,而且還不是自己決定的,拖累餘生,望女兒勿重蹈覆轍。
這是部片子,像綿綿細雨,一點一點,拍打臉上。紀錄了女人在父權社會飄搖,像油麻籽,飄到哪,在哪生根;記錄了台灣女性隨時代觀念的轉變,由李母在到李惠英。
雖然僅聚焦在一個家中,但想要傳遞的情感十分到位,這是細細咀嚼後的動人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