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祕學的歷史漫長悠久,可溯源至古典時代。這是關於天上地下的故事,是諸神(或上帝)、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以及萬物之間存在連結信仰的故事,也是創造之網、存在巨鏈的故事。這個故事訴說天使和靈的力量,善的代蒙(daemon)與惡的惡魔(demon),動物、植物和礦物的特質,以及人類的潛力。最重要的是,這是一個關於人類對奇觀與奇蹟的著迷、對奧祕的啟蒙,以及對隱藏事物的追尋故事。
千百年來,這個故事在許多地方以各種方式訴說,從魔法師與賢者、天文學家與煉金術士、赫密士主義者和卡巴拉主義者的口中吐出,也透過藝術家、作曲家、表演者與其他受到過往神祕學智慧吸引之人的手寫出。本書集結這些信仰與實踐中最有意思的例子,並搭配出自書籍和手抄本的原始圖片、流傳下來的物件(如招引符、魔鏡和水晶球)以及受這些資料啟發的作品作為解說。
前言開頭的引言摘錄自《翠玉錄》(Emerald Tablet),這是許多對煉金術、占星術和魔法等神祕學藝術感興趣之人的基礎文本,目前已知最早版本來自公元9世紀,以阿拉伯文書寫。據說是由古埃及的賢者赫密士.崔斯墨圖(Hermes Trismegistus)撰寫,他是一名傳奇人物,名字的意思是「三倍偉大」,因為是哲學家、祭司與國王三重身分的完美結合。赫密士被認為是煉金術(實際上是所有的科學與技術)的發明者,也被一些人視為埃及的智慧之神托特(Thoth)。他是各位在本書中所讀到諸多神祕學實踐者的前輩。別因為他晦澀或神諭風格的表達方式而卻步了:摘錄的引言有多種詮釋,可以是行星與恆星對地球上萬事萬物的占星影響,可以是煉金術蒸餾容器中蒸汽的昇華與凝結,或是人類的小宇宙(微觀世界)和整個宇宙的大宇宙(宏觀世界)之間的關係。神祕學的思想可以從多個層面上理解。
平圖里喬(Pinturicchio)和助手,〈伊西絲與摩西和赫密士〉(Isis with Moses and Hermes),1493年。 這個場景是羅馬梵蒂岡宮殿聖徒大廳波吉亞寓所的裝飾壁畫,描繪埃及賢者赫密士.崔斯墨圖,有些人認為他與摩西是同時代的人,古埃及女神伊西絲則坐在王座。

老馬特烏斯.梅里安(Matthaeus Merian the Elder,版畫家),出自約翰.丹尼爾.麥流士(Johann Daniel Mylius)的《論醫學化學》(Opus Medico-Chymicum,1618年)。 煉金術士站在中央,周圍是標有煉金術物質符號的樹叢。左邊是男人形象的太陽,身旁是煉金術之獅、鳳凰,以及球體的火與風;右邊則是女人形象的月亮,一隻雄鹿、一隻鷹,以及球體的水與地。上方是有翅膀的活物,代表賢者之石的創造階段,以及天使的級別與上帝之名。
艾利法斯.列維對猶太教的神祕傳統卡巴拉極為有興趣,他將卡巴拉結合「Macroprosopus」(「偉大的面容」或「大宇宙的靈魂」)與「Microprosopus」(「較小的面容」或「小宇宙的靈魂」)等詞彙。列維的《高等魔法的教條與儀式》(Dogme et Rituel de la Haute Magie,1854-1856年),就是《翠玉錄》歷久不衰的吸引力與許多神祕哲學的融合本質之例。在第一卷的卷首插圖中,可以看到《翠玉錄》最著名的一句話:「Quod Superius...sicut Quod Inferius」,意即:如其在上,如其在下。這些句子的中央是六芒星,又稱「所羅門的雙重三角」(Double Triangle of Solomon),由兩個人形組成,分別是光之神與倒影之神。所有元素由咬住自己尾巴的銜尾蛇圍繞起來,象徵終極的合一。
由於這些符號的複雜性,初次接觸時,神祕學的世界觀可能會令人困惑,難以參透。畢竟「occult」一字源自拉丁文的「occultus」,意思是隱藏的、祕密的或隱蔽的。不過本書第一部分的基礎實踐,尤其是占星術,早在以拉丁文傳播並在西方世界廣為採用之前,便已經存在。觀星和占星術包括繪製天文圖,試圖在恆星和星座的背景下,找出行星規律運動的意義,這項活動可追溯至4000年前,在兩河流域、中國和印度等多個地方都有發展。關於西方占星學,在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公元前356-323年)征服埃及後,巴比倫和埃及占星學發生了影響特別深遠的融合,因為他的導師正是著名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年)。

皮耶.米歐提(Pierre Miotte,版畫家),〈小宇宙日晷〉(Sciathericon Microcosmicum),出自阿塔納奇歐斯.基爾學(Athanasius Kircher)的《關於光與影的偉大技術》(Ars magna lucis et umbrae),1646年。 這幅凹版版畫描繪出人類的小宇宙與大宇宙(或稱宏觀世界)之間的關係,包括黃道十二宮,揭示行星如何影響人體的各個部位。

解密 Sloane 181 ——貨真價實的「隱藏」神祕學知識的最佳例子,就是藏在大英博物館Sloane MS. 181手抄本封面內側的一幅圖畫─〈神智學卡巴拉表〉(Tabulae Theosophicae Cabalisticae),與煉金術士、魔法師與基督教卡巴拉信奉者海因里希.昆哈特(1560-1605年)有關。這幅畫作分為兩半,展現出昆哈特的多樣興趣。左側是一名在書房的禱告行者,周遭滿是神祕實踐的面向。

1. 禱告的行者—— 行者正跪著禱告。他口中吐出的捲軸上文字出自〈詩篇〉第118章第25節:「耶和華啊,求你拯救!耶和華啊,求你使我們亨通!」

2. 阿塔諾爐(athanor)——阿塔諾爐又稱煉金爐,為煉金的轉化提供持續穩定的緩慢加熱,過程可能需要好幾週。

3. 光芒——這道光芒充滿關於耶和華和火焰的經文,包括〈出埃及記〉第3章第2節(摩西和燃燒的荊棘)和〈以西結書〉第1章第5節(基路伯天使和雅威戰車的異象)。

4. 書櫃——書櫃上標示面相學、魔法、煉金術、手相學、占星學、天文學、卡巴拉、物理學和形上學等主題。

5. 神之名——牆上以希臘文、希伯來文和拉丁文書寫許多與基督教卡巴拉有關的神之名,包括Ehieh、Elohim、Adonai。

6. 賢者之石和書本——一塊深色的賢者之石上標有「行使奇蹟的智者之石」,下方的書本中有基督和雌雄同體的亞當圖畫。

7. 邪靈——行者的桌子左邊,有一個典型的煉金術燒瓶,裡面裝著看起來有點像昆蟲的受困邪靈。

8. 球體儀——這些天球儀和地球儀象徵煉金術的核心概念「上」與「下」,取自《翠玉錄》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