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股息ETF,其實也是一種割韭菜的方式
你以為你買的是穩定收益,其實你只是買了一種市場情緒的包裝產品。
在討論高股息ETF之前,先說一個殘酷但真實的現象——股息,從來都不是白給的。
很多人以為高股息ETF是一種「不用盯盤、可以穩穩領錢」的投資方式,但他們沒想過一件事:企業發股息的錢,最終都會反映在股價上。
你拿到的股息,不是額外送你的,是你原本就擁有的資產換個方式吐出來而已。
高股息ETF的真相:用你的本金,買一點安慰
高股息ETF聽起來很美:每年幫你配發現金,你什麼都不用做,就能領錢進帳。但現實是:
- 股息發完當天,股價就會除息,等於你拿到的錢,直接反映在價格上被扣掉;
- 很多高股息ETF成分股是為了「殖利率高」而選股,這代表它可能會買進經營狀況普通但剛好發很多股息的公司;
- 配息不等於賺錢,有些ETF一年給你配4次,但總報酬可能還輸給大盤。
你爽領股息的當下,也許沒發現,長期下來你的總資產成長根本跑輸指數型ETF。
「現金流」這個詞,割了一波情緒型韭菜
高股息ETF最成功的地方,不是績效,是抓住了投資者對「穩定收入」的幻想。
尤其是剛開始投資、或已接近退休的族群,對於「每月領現金」這件事極度著迷。
這就像你參加一場講座,他跟你說:「你不用上班,只要買這檔ETF,就能每年穩定收租金一樣的錢。」
你以為那是被動收入,實際上只是把你的資產切成小塊還給你自己。
與其追高息,不如擁抱整體市場
長期來看,台灣0050、美國SPY、QQQ這種指數型ETF,雖然殖利率較低,但資產增值與總報酬遠勝高股息ETF。
台灣的 0050、美國的 SPY、QQQ,這類指數型ETF雖然配息不高,但它們真正給你的,是整體市場的資本利得。你跟著世界最強的企業一起成長,賺的是它們的盈餘、擴張、創新,而不只是股息那一點點回饋。
相較之下,高股息ETF常常為了維持「高殖利率」的外表,反而去買一些成長停滯、只是因為股價低才顯得殖利率高的公司。短期看起來你有領到錢,但長期資產卻可能越走越慢。
所以你要的是穩定現金流,還是長期資產增值?這兩者沒有對錯,但你不能把「領得到錢」當成「真的賺到錢」。市場會獎勵有紀律、願意忍耐無聊的人,而不是追著每季配息跑的人。
真正的穩定,不是每年拿到多少股息,而是你10年後回頭看,發現自己的總資產悄悄翻了倍。
高股息沒有原罪,但別當它是終極解答
並不是說高股息ETF一定是陷阱,它對某些資產龐大、已無成長需求、只想收現金流的人來說,仍然有存在價值。
但如果你是在資產累積期、還年輕、還有20年以上時間,那麼高股息ETF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
因為你真正想要的,不是現在這幾千塊的配息,而是未來能讓你自由選擇工作與生活的本金。
結語:你不是想領錢,你是想安心
很多人買高股息ETF不是因為它賺得多,是因為它讓你有「穩定」的感覺。
但投資從來都不該只是感覺,真正穩定的從來不是每季配息,而是你是否選擇了一個能走很久的方向。
不要把股息當作麻醉劑,也不要讓「領得到錢」取代「真正變有錢」。
有時候你以為自己買的是穩定,其實你只是被穩定的語氣說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