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語錄 01:「主力洗盤是給你上車的機會」
🧠 話術特徵:
這句話最大的特點就是萬用解釋+鼓勵買進。不管是股價下跌、成交量縮、K 線翻黑,通通可以說是「主力在洗」,目的永遠是:「你現在不買,以後更貴。」
📉 現實解析:
事實上,「洗盤」這個概念本來就不是每一檔股票都有,也不是每一種下跌都是洗盤。主力若真要進出貨,有更高效的方式,不見得需要這麼戲劇化。而且誰是主力?有證據嗎?還是只是一句神祕的虛構角色,用來幫市場下跌脫罪?
🤔 為何韭菜會信?
因為沒人想承認自己買錯了。
「洗盤」這個說法,剛好幫你把虧損合理化——不是你判斷錯,是你看得比別人遠。跌不是壞事,是考驗。你沒離場,不是被套,是堅持信念。
💥 吐槽:
說穿了這就是「跌也能當利多」的經典幹話。漲是主力拉高建倉,跌是主力洗盤;你有沒有想過,也許根本就沒人在管你上不上車,因為你壓根不是主力的目標,只是陪玩的背景板。
韭菜語錄 02:「資金在輪動,不用怕震盪」
🧠 話術特徵:
這是一句把下跌說成策略的經典金句。無論哪個類股崩了,只要有人說「資金輪動」,就好像一切都在控制之中。它聽起來不像安慰,更像是「你不懂大局」的上位說法。
📉 現實解析:
資金輪動在理論上的確存在,例如從電子轉傳產、從大型股轉中小型股。但現實市場往往不是有秩序的「輪」,而是沒人想碰的資產正在下跌,有人氣的標的被推高。
當你的持股下跌,別人漲了,說是「輪動」好像很合理;但如果你從頭到尾都輪不到,那它其實只是個自我安慰的說法。
🤔 為何韭菜會信?
因為這句話提供了一種「暫時失寵、終將回歸」的希望感。沒有人希望承認自己買到弱勢股,所以「資金輪動」這四個字,剛好給你一個耐心等待的理由。
它也讓你覺得自己有參與整體策略,而不是孤軍奮戰。你不是被套,是持股剛好輪到冷門區——只是「還沒輪到你」。
💥 吐槽:
資金輪動到底是資訊,還是麻醉?你看著資金輪動,帳面卻輪流變紅再變綠。你不怕震盪,但市場怕你還相信這句話。你沒有參與輪動,你只是原地震動。
韭菜語錄 03:「這波漲幅早就在技術線圖裡暗示了」
🧠 話術特徵:
這句話屬於典型馬後炮型語言,特徵是:事後驗證 → 製造預言假象。
當你問:「為什麼漲?」他們說:「你看,這邊 MACD 金叉、均線糾結後突破,這些都是訊號啊!」
這種說法聽起來很有條理,但實際上是先發生、再找理由。
📉 現實解析:
技術分析本身不是迷信,問題在於它被拿來解釋一切。技術指標總是能事後對應任何走勢:漲了可以說突破壓力區、跌了可以說量縮整理,怎樣講都能自圓其說。
而且同一張線圖,不同人可以畫出完全不同的趨勢線,預設的指標參數也千差萬別。所謂「早就暗示」的漲幅,更多是看圖說故事,而不是預先判斷的邏輯演繹。
🤔 為何韭菜會信?
因為人天生討厭不確定性,會本能地在事後尋找「合理解釋」。
技術線圖讓你以為自己能掌控市場的節奏,好像一切都能被圖形預測。
再加上你可能早就「學」過這些技術分析,聽到這些話就更容易自我強化:「對欸,我也看出來了,只是我沒買。」
你不是相信技術線圖,而是需要相信一套你能理解的東西。
💥 吐槽:
如果這波漲幅早就暗示了,那你怎麼沒早就買?
講這句話的人永遠在解釋過去,但永遠不給你明確的未來操作點,因為他也不知道,只是把圖當魔鏡照。
技術線圖不是地圖,是塗鴉。你只是在希望它能告訴你一條穩賺不賠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