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70歲韓國岳父、老婆的弟弟,2個韓國人加1個台灣人去日本關西玩,去之前大家都在問這是什麼奇妙的組合,回來之後發現這樣序列明確的旅行夥伴其實還不賴。
行前煩惱 要不要做功課?
去之前一度煩惱要不要做功課,我們甚至也有開一個KAKAO Talk群組 。不過回想之前旅行經驗,其實到最後真的大部分找好的行程都不會去;反而都是很常是去在飯店休息時查的地方。
於是我們的群組在訂完飯店後就空白到見面當天,旅行結束後回顧,發現行程真的邊走再查再討論就好。在過程中小舅子和我輪流查要去哪裡玩,只要有人提議,另外兩個人就無條件答應。像是本來沒有安排要去奈良,但小舅子突然說他覺得大阪好像沒什麼好看的改去奈良好嗎?我們就這樣臨時起意去了奈良。這樣子的配合默契讓整趟旅程無比的順利。

地鐵博愛座
從伏見稻荷大社回京都的JR,一上電車,小舅子提醒我眼前的位置是博愛座,這時剛要坐下的岳父立刻彈起來。
小舅子:爸,你已經70歲了!
一個在首爾坐地下鐵免費,已經當人家爺爺的人,居然還是會怕坐到博愛座🤣

早起出門的韓式節奏
這趟4天3夜的旅程都是我睡最晚。假設我7點半起床,不誇張,大概7點35分我們就出門吃早餐了。
真的會被韓國大叔們的準備速度嚇到,剛起床大家也沒說話或問候,只是洗把臉,換個衣服,套上鞋子就會有人問:要走了嗎?
不說真的會以為飯店一樓是連集合場。
休息時間
在飯店時,我就是滑社群或Youtube,小舅子看網漫或玩遊戲。
岳父也是可以跟我們一樣,可以滑一個小時的手機。我就很好奇他都在看什麼,湊近仔細一看,發現他都在閱讀一些報導類的文章,像我們去吃完抹茶冰,他就去查抹茶是什麼 有什麼功效,還拿給我看。
多虧這樣我還因此學會兒茶素的韓語叫카테킨。

聊當兵
想不到和兩個韓國男人出門還是要聊當兵。
岳父說他當兵的時候負責首爾外圍,看守首爾聯外道路。我就亂講說,這不是嚴泰九在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裡的角色嗎?小舅子一副毫不意外的語氣說:對阿,爸是朴正熙時期當兵的吧?
我們就對了一下時間軸,光州事件發生的1980年岳父居然還真的在軍營。
黑色幽默
後來在飯店又聊到朋友聚會。
小舅子問岳父:爸爸這樣的年齡怎麼還能跟朋友那樣定期聚會啊?
岳父回答: 對阿,很奇怪都還沒死。
我在一旁: 意思不是在問感情怎麼還這麼好嗎?😃
其實後來言談之中可以察覺岳父對於生死的焦慮。今年上半年他有一個排行跟他相近的哥哥剛過世,讓他有種下一個會不會就是他的想法。
這樣的想法也促使他改變生活態度,本來岳父是個從不請假的人,據說連投票都因為不好意思離開工作崗位而經常沒投。
但他今年開始決定降低這種責任感的優先權,多多陪家人出去走走,去做這輩子沒做可能會留下遺憾的事,這也是我們去日本旅遊的一大契機。

輕裝與零購物慾
這次的旅行我從台北出發,岳父和小舅子從首爾來。
我提前一天到,先去小逛了一下心齋橋。我就跟多數台灣人一樣,到了心齋橋就眼睛發亮,沒看過好奇的店就走進去給他逛一下,連幫買老婆托買的東西都覺得滿有趣的。
結果旅程的第3天我們又回到大阪。我們3人去心齋橋,明明兩旁商店林立,可以逛的東西超多,但岳父和小舅子一直說,這裡什麼都沒有耶。
而且我們一直走在商店街的正中央,離兩旁的店家遠遠的,完全沒有打算要靠店進去逛的意思。
我們在京都飯店會合的時候,他們兩個只各揹了一個沒裝滿的背包來。不可思議的是回程居然還是這樣回去,完全零購物慾的父子。
該跑的唐吉軻德行程我們還是有去。岳父逛到藥膏那一區,拿著一個痠痛貼布一直在看,說:不知道這個效果如何?
這時我的判斷是他想買來用用看;不過小舅子的判斷卻是爸爸想買其他能知道確切功效的產品,於是把他帶去比較有名的休足時間那一區。
上一輩的男性不論是台灣人還是韓國人都比較不習慣表達自己的需求,滿常需要周遭的人察言觀色根據上下文去猜。我覺得這種時候真的有夠像韓文TOPIK II檢定的前3題題型,講一段話然後要考生根據上下文去選出合理的回答。

專注當下
旅程的一開始有點令我驚訝的還有一點就是我會拍照片和1~2秒的影片記錄所到景點。
但我發現岳父和小舅子一張照片都沒拍,真的一張都沒。合照都是叫我傳給他們,其他景點就是用眼睛看,非常專注體驗當下。
與七月的熱對決
原本事前還有點擔心這麼熱的天氣岳父會不會撐不住,結果他超硬朗,反而是我和小舅子2個30幾歲的吃不消,7月的日本天氣真的有夠恐怖。
本來一開始小舅子一直碎念要岳父去健身房運動,但到第3天時岳父回擊: 你每天重訓還不是走不贏我,我在首爾每天可是都走1~2萬步的。小舅子啞口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