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詞說明:
地圖圖磚封裝檔 & 地圖圖磚
地圖圖磚封裝檔是一種儲存大量地圖圖磚(Map Tiles)資料的檔案格式,製作的方式是將大範圍的地圖資料,按照地圖座標和縮放比例層級,切割成一張張大小固定的小圖片(每一張小圖片就稱為地圖圖磚),這些圖片會依照固定的編號方式命名,並且儲存在依照縮放層級命名的資料夾內。
地圖圖磚的用途
地圖圖磚的作用在於加速地圖顯示與節省伺服器資源。透過將大範圍地圖資料分割成多張小圖片,網頁或應用程式可以只載入當前視窗範圍內的圖磚資料,提高網頁或應用程式的載入速度和回應速度。由於地圖是預先切片並儲存,可以減少伺服器在使用者瀏覽地圖時所需的運算和傳輸負載。
二、臺灣通用電子地圖圖磚封裝檔
「臺灣通用電子地圖圖磚封裝檔」是國土測繪中心所製作的台灣電子地圖圖磚資料,範圍涵蓋全臺灣,允許使用者在電腦、行動裝置上離線瀏覽地圖。你可以在國土測繪圖資服務雲下載專區下載。

2.1、封裝檔的內容
下載好的封裝檔解壓縮後,目錄結構會類似下圖。

此外解壓縮後的資料夾內,還會包含兩個文字檔,分別是 conf.cdi
與 conf.xml
。其中 conf.xml
這個檔案又稱為圖磚定義檔,內容包含:
- 圖磚尺寸:每個圖磚的像素大小,例如:256x256 像素。
- 座標系統:用於定義地圖的空間參考系統,例如:EPSG:4326 (WGS 84) 或EPSG:3857 (Web Mercator)。
- 切片規則:定義程式如何將地圖資料切割成圖磚,例如:每個縮放層級的切片數量、圖磚的命名方式、每個縮放層級的比例尺等。
- 圖片格式:用於儲存圖磚的圖片格式,例如:PNG、JPG 等。
- 儲存方式:定義圖磚的儲存結構,例如:EXPLODED (每個圖磚均為單獨的檔案) 或COMPACT (多個圖磚打包成一個檔案)。
2.2、調整目錄結構
為了後續能在 ArcGIS 軟體中瀏覽與使用,我們會依照以下步驟,調整檔案與資料夾的目錄結構,將圖磚封裝檔轉換成 ArcGIS Raster Dataset 的資料格式:
① 建立一個名稱為 Layers
的資料夾
② 將 conf.cdi
與 conf.xml
複製到 Layers 資料夾內
③ 在 Layers 資料夾中,建立一個名為 _alllayers
的資料夾
④ 把 L00 ~ L15 的資料夾移動到 _alllayers 資料夾內
⑤ 目前 Layers 資料夾目錄結構應該如下圖所示

2.3、修改 conf.xml 設定
小編在 2025.08.08 所下載的圖磚封裝檔,發現 conf.xml
中圖磚圖片格式設定錯誤,圖磚格式應該是 jpeg,而非 png32。這個設定錯誤,會導致 ArcGIS 軟體無法正常讀取圖磚圖片,請各位讀者要記得檢查。修改方式如下:
- 使用文字編輯軟體 (如:notepad、notepad++) 開啟
conf.xml
- 搜尋
<CacheTileFormat>
- 將
PNG32
改成JPEG
- 儲存檔案

2.4、在 ArcGIS Map 中瀏覽與使用台灣地圖圖磚的方式
請參閱小編過去寫的文章,之後有空再搬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