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屋頂環或大屋根(日語:大屋根リング/おおやねリング,英語:the Grand Ring)是位於日本大阪府大阪市夢洲地區的一座人工構造物,作為2025年世界博覽會(大阪・關西世博)的象徵設施而興建。獲得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為世界最大的木結構物
但我現在要說的是:「你準備好每天走25,000步、迷路三回、在太陽下排一小時隊,只為進一個展館嗎?」
這不是抱怨,這是參加萬博的儀式感。
【第一天:從台灣出發,走入世界的茫然】

旅程從一個令人起雞皮疙瘩的開始——台灣館。
本來抱著「自己的國家,不就……還好吧?」的心情排了一小時隊,結果一走進去,馬上被用心的設計和細膩的情感打動。
整個展館就像台灣的靈魂壓縮成一顆膠囊,讓人瞬間穿越記憶與文化。
那一刻,我很慶幸自己沒有跳過它,甚至願意再排一次也甘願。
接著轉戰一些中亞、西亞的展館……嗯,怎麼說呢?
有些展覽真的很難理解,有時候看完走出來,還要問:「請問剛剛……是哪個國家的展館?」
服務人員說了一個名字,我心中浮現:「蛤?是地理課跳過的國家嗎?」
總之,第一天很多時間都在「看完→疑惑→走出來→迷路→繼續走」的循環裡打轉。
【第二天:從藥妝店補血到日本館中再生】

日本館館區連接道
前一天太操了,第二天早上我選擇先到市區逛逛街,靠藥妝店與冰飲回神。
本來預計今天就是走個輕鬆路線,沒想到天上掉下來一個機會——日本館晚上七點開放自由入場!
不用抽籤、不用苦等,只排30分鐘就能進去這個人氣館,簡直像撿到寶。
裡頭用「環境與藻類」為主題,雖然展覽近一小時有點耗體力,但整體質感與設計真的讓人佩服。
來到日本,看見日本認真介紹自己,也是一種文化反思啊。
夜晚的萬博也意外迷人,燈光、水舞與氣氛都比白天更適合用眼睛「觀展」,用心「感受」。
【第三天:運氣+策略=萬博最強組合】

第三天拿到一副好牌,空姐老妹成功抽到四個重點展館——未來的生活、關西館、DOME Ocean、波蘭館。
這天的參展行程節奏順暢,不用排隊真是太幸福了,也更有心情與體力去體會每一個展覽想說的故事。
其中「未來的生活館」有英文字幕,科技與情感交織,甚至感動得流下眼淚(對,我在萬博哭了!)。
關西館則像是一個文化大拼盤,每個小館都不容錯過。印象最深刻的是「千紙鶴」——小小的紙,折出大大的心意。
還有個小插曲——我方向感極差,在太陽底下問了兩次路。幸好現場工作人員超熱心,就算語言不同也比手畫腳幫我找方向,感動指數爆表。
中國館、葡萄牙館也在今天不期而遇。中國館因文化接近所以容易理解,但也有點微妙情緒;葡萄牙館的「海上之旅」則是一段優雅的尾聲,浪漫得像走進了歐洲電影的畫面裡。
最棒的是——我終於走到中央區的森林了!

在萬博這片燒烤場地之中,這裡就像沙漠中的綠洲,舒服又療癒。
如果你問我:「只有體力走一區,去哪?」我會說:「中央森林,不去會後悔。」
給未來萬博朝聖者的幾點建議
1. 台灣館必排,不是情懷,是用心。
2. 方向感不佳者,請勇敢問路+善用柱子上的編號。
3. 不要強求展館全收集,有抽到、有機會就好。輕鬆看、慢慢走才有感覺。
4. 天氣熱記得備足水、防曬、遮陽帽,真的會中暑。
5. 如果抽不到展館,不妨晚上來拍夜景+看水舞,也是非常值得的體驗。
6. 蓋章本推薦購買,會讓你像寶可夢訓練家一樣,每逛一館就有成就感。

這張圖片的 alt 屬性值為空,它的檔案名稱為 IMG_2033-1024x768.jpg
三天走下來,我不是觀展達人,也不是路線規劃專家,但我真實地走過、累過、感動過。萬博,不一定每一個展館都精彩,但每一個腳步,終究都踏在了解世界的旅程上,如果你也準備來這場世界的盛會,記得:
不用完美地看完所有展館,只要你走進心裡想看的,就已經是最好的萬博之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