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萬資金配置:主持人建議20萬資金中,七至八成投入指數型ETF(如0050),剩餘資金挑選三至五檔個股進行試驗操作,以小額實際交易取代紙上談兵,累積經驗後再調整策略。
🔹 槓桿風險:主持人認為prop firm交易失敗的原因主要在於槓桿過大,建議降低槓桿比例以避免高回撤導致的失敗。
🔹 Prop Firm考試失敗原因:主持人指出prop firm考試反覆失敗的主因是槓桿過大或策略回撤過高,即使短期快速獲利,也容易因一次重大虧損而失敗,需從根本改善資金管理與風險控制。
🔹 強勢股策略:技術派投資人普遍策略為買進強勢股,但切入時機與方式會因人而異,每位交易者會依經驗累積出適合自己的操作方法。
🔹 酒田戰法:主持人建議技術派投資人可先研讀酒田戰法等基礎型態分析,理解為何股價會突破頸線、低檔放量反轉等簡單邏輯,避免過度依賴複雜型態名稱,並觀察成交量以判斷可信度。
🔹 資產分散策略:主持人因嘉信事件開始分散資產,將資金分散在IB、Firstrade、台灣外商銀行及多個海外帳戶,形成多個資金配置點以降低極端風險。強調雖有投資人保護機制,但即便概率極低,仍要防範。建議資產達一定規模或重視資產安全者,應該進行分散配置。
🔹 GPT-5:分析GPT-5發表的市場反應,認為技術提升有限,但在產品策略上聚焦於統一模型入口與自動分配資源,簡化用戶體驗。市場競爭進入激烈的價格戰,對手如Gemini將快速形成壓力。
🔹 NVIDIA與Broadcom競爭:討論AI ASIC市場競爭,特別是NVIDIA與Broadcom之間的技術與市場爭奪戰。主持人指出大公司如Microsoft也會遇到ASIC問題,顯示市場挑戰性高。若競爭對手減少投資,可能引發市場格局重大改變,形成壟斷態勢。
🔹 AI硬體價格趨勢:市場觀察到AI硬體與模型價格趨勢下行,效能上升,競爭加劇可能帶來更低成本。
🔹 Tesla策略轉變:主持人推測Tesla或將降低硬體研發迭代頻率,以成本優化為主要考量。
🔹 ASIC 陣營現況:指出ASIC陣營中Google、Meta表現強勁,但中小公司面臨風險,可能因成本與技術壓力退出。
🔹 ASIC 投資趨勢:市場觀察馬斯克縮減ASIC計畫可能成為業界警訊,尤其影響後進者與中小型公司,可能引發成本控管與策略轉向。
🔹 馬斯克晶片策略:市場開始關注馬斯克晶片策略對SX陣營的影響,主持人認為技術門檻高,但不排除低機率實現。
🔹 Tesla Dojo晶片:提及Tesla Dojo晶片(D1/D2)與行動裝置晶片差異,說明製程與供應鏈情況,緯創負責模組製作,散熱設計特殊。指出行動裝置晶片直接改為資料中心晶片在技術上困難,但類比Apple M系列的轉用方式。
🔹 Tesla:Tesla整合Dojo與AI晶片線路,減少產品線並優化成本結構。
🔹 Apple:Apple與供應商關係影響其產品是否被課稅。
🔹 關稅政策公司化:美國關稅政策更細化到企業層級,特定公司可獲豁免。
🔹 半導體關稅執行困難:半導體關稅設計與執行將面臨重複課稅與品項判定困難,基層執行能力不足。
🔹 關稅對企業影響:大型企業能調整供應鏈降低影響,中小企業面臨較大壓力。
🔹 台灣關稅計算方式:台灣20%關稅需在最惠國稅率基礎上疊加,工具機稅率將達24.7%。
🔹 川普關稅豁免政策:川普政府在企業設廠期間給予關稅豁免,可能為期3至5年,但未來仍可能恢復關稅。
🔹 美國半導體關稅:美國針對半導體徵收100%關稅,但在美國設廠並完成者可豁免,否則需補繳前期減免的稅額。
🔹 滿倉定義:說明滿倉即全資金投入股市,近期未達到預期高報酬導致心理落差,提醒不要過度計較收益差距。
🔹 長期持續投資:強調市場走勢難以預測,因此要保持在市場中,長期持續買進優質公司或指數,耐心等待回報。
🔹 現股滿倉策略:市場表現強勁,主持人維持現股滿倉策略,未使用槓桿操作,並且不追高,採取穩健持倉方式。
單集重點
---------------------------------------------------------------------------------
13:41:市場整體走勢與倉位策略
股票操作:市場表現強勁,主持人維持現股滿倉策略,未使用槓桿操作,並且不追高,採取穩健持倉方式。
14:06:市場不可預測與持續投資策略
市場新聞:強調市場走勢難以預測,因此要保持在市場中,長期持續買進優質公司或指數,耐心等待回報。
14:56:滿倉定義與心理落差
操作反思:說明滿倉即全資金投入股市,近期未達到預期高報酬導致心理落差,提醒不要過度計較收益差距。
15:42:美國半導體關稅政策
市場新聞:美國針對半導體徵收100%關稅,但在美國設廠並完成者可豁免,否則需補繳前期減免的稅額。
16:40:川普政府關稅豁免與未來可能恢復
市場新聞:川普政府在企業設廠期間給予關稅豁免,可能為期3至5年,但未來仍可能恢復關稅。
17:05:台灣關稅計算方式變動
市場新聞:台灣20%關稅需在最惠國稅率基礎上疊加,工具機稅率將達24.7%。
17:25:關稅對企業影響
市場新聞:大型企業能調整供應鏈降低影響,中小企業面臨較大壓力。
18:08:半導體關稅執行困難
市場新聞:半導體關稅設計與執行將面臨重複課稅與品項判定困難,基層執行能力不足。
18:40:關稅政策從國家轉向公司
市場新聞:美國關稅政策更細化到企業層級,特定公司可獲豁免。
18:56:Apple與關稅豁免
提及標的:Apple與供應商關係影響其產品是否被課稅。
20:33:Tesla Dojo團隊裁撤
提及標的:Tesla整合Dojo與AI晶片線路,減少產品線並優化成本結構。
22:10:Dojo 晶片與行動裝置晶片比較
提及標的:提及 Tesla Dojo 晶片 (D1/D2) 與行動裝置晶片差異,說明製程與供應鏈情況,緯創負責模組製作,散熱設計特殊。指出行動裝置晶片直接改為資料中心晶片在技術上困難,但類比 Apple M 系列的轉用方式。
23:42:馬斯克晶片轉換可行性與 SX 陣營影響
操作原因:市場開始關注馬斯克晶片策略對 SX 陣營的影響,主持人認為技術門檻高,但不排除低機率實現。
24:40:SX 陣營與 ASIC 投資趨勢
市場新聞:市場觀察馬斯克縮減 ASIC 計畫可能成為業界警訊,尤其影響後進者與中小型公司,可能引發成本控管與策略轉向。
26:09:ASIC 陣營現況與未來
市場新聞:指出 ASIC 陣營中 Google、Meta 表現強勁,但中小公司面臨風險,可能因成本與技術壓力退出。
26:48:Tesla 可能策略轉變
操作原因:主持人推測 Tesla 或將降低硬體研發迭代頻率,以成本優化為主要考量。
27:05:AI 模型與硬體價格趨勢
市場新聞:市場觀察到 AI 硬體與模型價格趨勢下行,效能上升,競爭加劇可能帶來更低成本。
27:05:NVIDIA 與 Broadcom ASIC 戰爭與市場影響
市場新聞:討論 AI ASIC 市場競爭,特別是 NVIDIA 與 Broadcom 之間的技術與市場爭奪戰。主持人指出大公司如 Microsoft 也會遇到 ASIC 問題,顯示市場挑戰性高。若競爭對手減少投資,可能引發市場格局重大改變,形成壟斷態勢。
27:05:GPT-5 發展與 AI 模型市場競爭
市場新聞:分析 GPT-5 發表的市場反應,認為技術提升有限,但在產品策略上聚焦於統一模型入口與自動分配資源,簡化用戶體驗。市場競爭進入激烈的價格戰,對手如 Gemini 將快速形成壓力。
27:05:海外券商選擇與資產分散
股票操作:主持人因嘉信事件開始分散資產,將資金分散在 IB、Firstrade、台灣外商銀行及多個海外帳戶,形成多個資金配置點以降低極端風險。強調雖有投資人保護機制,但即便概率極低,仍要防範。建議資產達一定規模或重視資產安全者,應該進行分散配置。
40:02:技術分析書籍與形態建議
市場新聞:主持人建議技術派投資人可先研讀酒田戰法等基礎型態分析,理解為何股價會突破頸線、低檔放量反轉等簡單邏輯,避免過度依賴複雜型態名稱,並觀察成交量以判斷可信度。
41:29:技術派介入方式
股票操作:技術派投資人普遍策略為買進強勢股,但切入時機與方式會因人而異,每位交易者會依經驗累積出適合自己的操作方法。
41:47:Prop Firm考試失敗原因
操作反思:主持人指出prop firm考試反覆失敗的主因是槓桿過大或策略回撤過高,即使短期快速獲利,也容易因一次重大虧損而失敗,需從根本改善資金管理與風險控制。
42:07:槓桿過大風險
操作原因:主持人認為prop firm交易失敗的原因主要在於槓桿過大,建議降低槓桿比例以避免高回撤導致的失敗。
43:27:20萬資金配置建議
操作原因:主持人建議20萬資金中,七至八成投入指數型ETF(如0050),剩餘資金挑選三至五檔個股進行試驗操作,以小額實際交易取代紙上談兵,累積經驗後再調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