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AI機器人兆元聯盟啟航:搶占實體AI新藍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想像一下,未來的機器人不只是冷冰冰的金屬機械,而是能思考、能行動,甚至能在醫院照護病患、在農田採收作物、在倉庫裡敏捷搬運貨物。這不是科幻電影,而是台灣正在推動的真實藍圖。

2025年7月22日,「台灣AI機器人產業大聯盟」正式成立,劍指全球AI機器人技術與製造的戰略高地,為2030年突破兆元產值點燃引擎。

圖:網路照片

圖:網路照片


為什麼是現在?

  • 國際科技巨頭加持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預言,機器人市場規模將是電動車的十倍。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更直言,AI的下一波浪潮就是「實體AI(Physical AI)」,各類機器將全面搭載AI能力。
  • 全球趨勢與地緣政治推動
    在AI熱潮與美中科技戰下,非紅供應鏈需求大增,台灣正好具備切入契機。
  • 台灣的硬實力
    從感測元件、控制器,到晶片製造與AI演算法,台灣擁有完整供應鏈與研發能量,是機器人產業的理想搖籃。

六大公協會+頂尖研究機構共推四大目標

這場產業盛事由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台灣機械公會等六大公協會,以及工研院、資策會聯手啟動,鎖定四大戰略:

  1. 打造國產機器人平台:涵蓋自主移動、足型、人型與特殊應用,提供多元開發基礎。
  2. 國產化核心系統:決策、驅控、感測、動力系統全面MIT化,建立自主供應鏈。
  3. 落地八大應用場域:醫療、物流、農業、製造、照護、餐飲、救災、巡檢全面導入。
  4. 2030兆元產值:擴大內需與出口,讓台灣機器人站上世界舞台。

台灣製造的機器人,已經在路上

包括和大、上銀、東台、所羅門、台中精機等指標企業全力響應。

  • 上銀+Dexterity推出全球首款AI工業型雙手臂機器人「Mech」,八軸雙臂+機動底座,倉儲作業速度超越人類,年底量產,進軍北美、亞洲、歐洲。
  • 直得專攻微型六軸手臂與關鍵零件,搶攻歐美代工機會。
  • 鈞興以諧波減速機與齒輪組件搶進中國市場。
  • 台灣精銳開發專用滾柱螺桿與線性執行器,瞄準人形機器人上下肢。
  • 全球傳動推出馬達+螺桿複合型執行元件,可應用於助行裝置。

這些廠商共同構築了台灣AI機器人的「骨骼與血管」,讓半導體優勢延伸至機器人領域。


從代工到主導

聯盟的成立,象徵台灣機械業從「隱形代工」轉向「創新主導」,並正式宣告參戰全球機器人競賽。未來,當我們在世界各地看到高效運作、充滿智慧的AI機器人,有很大機會,它們的心臟與骨骼來自台灣。

下一個兆元級奇蹟,正在啟動。


你覺得台灣AI機器人,會在哪個應用場域率先爆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ech muse 人型機器人新知
1會員
48內容數
27歲的剛畢業碩士生,因為熱愛人型機器人,所以創立這個部落格分享人型機器人的最新趨勢、技術突破與未來想像,同時融入對科技與生活的想法。透過文字與照片,我希望與你們一同暢想智能時代的可能性,歡迎加入這場科技之旅!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時間快轉至2030年,或許城市還無懸浮飛車,但AI先會像電力存在每一個角落。百工百業運用智慧算力,就像打開水龍頭一樣容易。這描述並非Cyberpunk科幻場景,正逐漸在世界各地悄然成形。
Thumbnail
時間快轉至2030年,或許城市還無懸浮飛車,但AI先會像電力存在每一個角落。百工百業運用智慧算力,就像打開水龍頭一樣容易。這描述並非Cyberpunk科幻場景,正逐漸在世界各地悄然成形。
Thumbnail
2024年7/6閉幕的上海 AI 人工智能大會,參觀人數突破30萬人次,線上流量突破19億,比上屆成長了90%,均創歷史新高,全世界對機器人的焦點持續增溫,但台股相關個股已經有過熱現象,美股目前對這議題發酵性討論性較低,因此我們將對基機器人產業及相關個股做一探討。
Thumbnail
2024年7/6閉幕的上海 AI 人工智能大會,參觀人數突破30萬人次,線上流量突破19億,比上屆成長了90%,均創歷史新高,全世界對機器人的焦點持續增溫,但台股相關個股已經有過熱現象,美股目前對這議題發酵性討論性較低,因此我們將對基機器人產業及相關個股做一探討。
Thumbnail
每個月其實登錄市場的公司不少,但小火車沒有興趣的,就不會花時間撰文,有興趣的就會特別撰文分享。 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3月18日在輝達GTC技術大會現場展示具備生成式AI功能的人形機器人,同時發布新一代AI晶片Blackwell B200 GPU,預告更聰明、反應更快
Thumbnail
每個月其實登錄市場的公司不少,但小火車沒有興趣的,就不會花時間撰文,有興趣的就會特別撰文分享。 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3月18日在輝達GTC技術大會現場展示具備生成式AI功能的人形機器人,同時發布新一代AI晶片Blackwell B200 GPU,預告更聰明、反應更快
Thumbnail
即將舉辦的2024 COMPUTEX Forum將聚集全球科技領袖,共同探討生成式 AI 的未來發展,也代表臺灣在全球 AI 產業中的重要地位。文章也特別介紹了GeniAuto_X應用在企業內部(業務及行銷部門)和外部客服的生成式AI對話機器人,有助於臺灣企業與生成式AI的接軌,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Thumbnail
即將舉辦的2024 COMPUTEX Forum將聚集全球科技領袖,共同探討生成式 AI 的未來發展,也代表臺灣在全球 AI 產業中的重要地位。文章也特別介紹了GeniAuto_X應用在企業內部(業務及行銷部門)和外部客服的生成式AI對話機器人,有助於臺灣企業與生成式AI的接軌,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Thumbnail
生成式AI對話機器人產業市場預計在2030年達到36.2億美元。目前醫療保健、製造業、零售業與金融相關組織是採用生成式AI對話機器人的領先產業。文章介紹利用AI對話機器人(GeniAltX)能幫助個人及企業提升效率的情境與案例。企業正利用AI打造對話機器人,成為客戶服務或企業內部助理的關鍵角色。
Thumbnail
生成式AI對話機器人產業市場預計在2030年達到36.2億美元。目前醫療保健、製造業、零售業與金融相關組織是採用生成式AI對話機器人的領先產業。文章介紹利用AI對話機器人(GeniAltX)能幫助個人及企業提升效率的情境與案例。企業正利用AI打造對話機器人,成為客戶服務或企業內部助理的關鍵角色。
Thumbnail
去年也說明過了,就是機器人的產業崛起想像 我們目前頂多習慣LEVEL 2~3 而下一個等級是系統全自動,這需要更多的法規還有硬體+軟體進步 我還是跟2020年看法一樣.電動車2025年群雄割據結束後,就會邁入下一個階段 之後就是軟體也會開始有成長期空間 2020年說要先硬體普及後才能開
Thumbnail
去年也說明過了,就是機器人的產業崛起想像 我們目前頂多習慣LEVEL 2~3 而下一個等級是系統全自動,這需要更多的法規還有硬體+軟體進步 我還是跟2020年看法一樣.電動車2025年群雄割據結束後,就會邁入下一個階段 之後就是軟體也會開始有成長期空間 2020年說要先硬體普及後才能開
Thumbnail
#台達電 已經挑戰站穩60周位置 等到確認能站穩就可以開始規劃後續節奏 主要是AI伺服器電源結構跟過往伺服器電源是不同的 全世界只有兩間能做 機器人要普及化,AI電源是最重要的關鍵 這是後續本益比市場估值能不能因為這題材拉高 也要感謝台達電在這半年的修正,才有合理價格買
Thumbnail
#台達電 已經挑戰站穩60周位置 等到確認能站穩就可以開始規劃後續節奏 主要是AI伺服器電源結構跟過往伺服器電源是不同的 全世界只有兩間能做 機器人要普及化,AI電源是最重要的關鍵 這是後續本益比市場估值能不能因為這題材拉高 也要感謝台達電在這半年的修正,才有合理價格買
Thumbnail
整理與潛在商機商業思考。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發布的新世界機器人報告記錄了全球工廠中的553,052臺工業機器人安裝數量。2023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將增長7%,達到超過59萬臺。預計2024年很有可能就達到超過60萬臺的年安裝數量。
Thumbnail
整理與潛在商機商業思考。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發布的新世界機器人報告記錄了全球工廠中的553,052臺工業機器人安裝數量。2023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將增長7%,達到超過59萬臺。預計2024年很有可能就達到超過60萬臺的年安裝數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