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1 策略
v1 是一套沒有設計「點數停損」的順勢策略。這樣的設計並非出於某種高明的風控哲學,而是當時的想法很單純:只要建倉與出場訊號夠準確,就算中間承受一些虧損,也能靠整體報酬覆蓋回來。
實際上,這種「無停損設計」在實戰上帶來了一個副作用——在震盪盤中不容易被洗出場。策略勝率也因此表現得比預期高,讓人一度誤以為整體風險結構可控。
這套策略的出場邏輯完全依賴訊號,不會因為價格回檔或波動過大而強制平倉。也因此,潛藏著兩個風險:- 若市場突然出現大幅反向走勢,在訊號出場前就可能出現巨額虧損。
- 累積的連續虧損無法設限,回測時的最大虧損次數與金額無法當作風險下限。

連虧的壓力,開始超出理解範圍
v1 策略最終在 2023 年 9 月終止,當時連續虧損的總額與次數雙雙突破回測期間的最大紀錄。
特別是在 2023 年 7 月到 8 月的那段期間,幾乎每一次建倉後,市場就立刻反轉。
那種狀態,不是失利一次兩次,而是連續性的虧損,卻又完全搞不清楚到底哪裡出問題。
嚴格照著程式訊號走,卻筆筆都賠。
回顧那段日子,自己給它取了個名字:「Death March(死亡行軍)」。
每次按下下單鍵的當下,心裡其實已經在害怕接受下一筆虧損的到來。
停下來之前,最難的是懷疑自己
要停止一套花了數百小時開發的策略,需要很大的心理拉力。
一方面代表對自己過去努力的否定,一方面又會出現一種常見心魔:「萬一下一筆就賺回來了呢?」
尤其對順勢策略來說,錯過一段趨勢行情,等於錯過整年報酬。
那種內在拉扯,是外人很難體會的。
還記得在 2023 年底和朋友談到這段過程時,曾說過——
為了這套系統,自己下班後的時間都用來研究,假日沒玩樂也沒放鬆,電動沒打,社交變少,結果卻只是忙著賠錢。
而偏偏那一年,大盤漲了超過 20%。
整個對比感,真的讓人很難受。
真正的風險,在回測資料之外
v1 策略所依據的回測區間是 2019~2023 年,其中單日最大虧損大約是 790 點。這也是當時心中對極端情況的預期上限。
但如果策略一路執行到 2024 年 8 月或 2025 年 4 月,當市場一日內下跌 2000~3000 點時,幾乎可以斷定會瞬間畢業。
現在回頭看,能在真正的歷史性災難到來前停手,反而是一種幸運。
否則,在策略尚未成熟、風控尚未健全前,就遇上極端行情,那會是一種毀滅式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