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臺灣核電的兩難:能源安全與核廢料的挑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嗨!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部落格。
今天我們要聊一個跟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卻又常常讓人感到頭痛的話題——核廢料

當我們享受著電力帶來的便利時,可能很少想到,這些電力背後會留下一個棘手的「副產品」。想像一下,這些用過的核燃料棒,就像是超級危險的有害我們的物質,它們的放射性強到需要被妥善隔離數萬年,比人類文明的歷史還要長得多。

所以,問題來了:這些核廢料,究竟是像一顆隨時會爆炸的定時炸彈,讓我們的子孫後代都活在陰影下?還是,我們真的有辦法找到一個安全的地區能妥善的放置

這不僅是科學家的難題,更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未來抉擇。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聊聊,核廢料到底該怎麼辦?台灣目前又面臨著哪些困境與挑戰?

raw-image


​一、 核電的好處與優勢

  • 穩定的基載電力,減碳利器 想像一下,在沒有陽光和風力的夜晚,核電廠依然能穩定地為全台灣提供超過 10% 的電力,這就是核電的價值。它不受天氣影響,能確保電網穩定,且發電過程幾乎不產生溫室氣體,是台灣達成 2050 淨零碳排目標的重要選項之一。
  • 降低能源依賴,提升國家安全 台灣超過 97% 的能源仰賴進口,其中天然氣與煤炭佔了絕大部分。一旦國際局勢動盪,能源供應鏈將面臨極大風險。核電使用的鈾燃料用量少,一顆燃料棒可以連續發電好幾年,且可長時間儲存,有助於分散風險,讓台灣在能源決策上更具彈性。
  • 運轉成本低,穩定電價 核電的燃料成本相當低廉。舉例來說,每度電的燃料成本可能僅約 1 元,相較於受國際價格波動劇烈的天然氣與燃煤,核電的運轉成本更穩定,有助於平抑電價,減輕民生與產業的負擔。
  • 穩定且低碳的電力來源
    核能發電不受天氣限制,能全天候穩定供應基載電力。相比燃煤與燃氣,核電幾乎不排放溫室氣體,助力台灣達成減碳目標。

二、為何全球部分國家選擇重啟核電?

近年來,全球掀起一股「核能復興」浪潮。許多國家,例如美國、法國、日本、韓國瑞典等,紛紛宣布重啟核電廠或延長其運轉期限。他們做出這項決策,主要基於以下優勢:

  • 因應氣候變遷與能源危機:面對嚴峻的氣候變遷,各國必須加速減碳,而核能作為零碳電力,成為重要的過渡方案。同時,俄烏戰爭等突發事件凸顯了能源供應的脆弱性,促使各國重新將核電納入能源組合,以確保國家能源安全。
  • 技術升級與新技術發展:新一代的核電技術,例如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被認為能降低建造成本、縮短工期並提升安全性,為核能發展帶來新的可能性。
  • 保障電力穩定供應:隨著AI、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全球用電量持續攀升。核電能提供穩定且大量的電力,是支撐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石。

三、核三廠為何停止運轉?難以承受的風險

核三廠過去曾是台灣重要的電力來源,但在近年陸續停止運轉,主要基於以下幾點考量:

  • 老舊機組與安全疑慮:核三廠一號機與二號機分別於 1984 年與 1985 年商轉,運轉至今已超過 40 年。這些老舊機組的耐震設計已不符合當前最新的地質資料。例如,有學者指出核三廠緊鄰的恆春斷層帶,其潛在的地震威脅可能遠超機組當初的設計標準,一旦發生強震,後果不堪設想。
  • 核廢料無處可去:核三廠用過的燃料棒,目前都暫存在廠內的燃料池中,但這些空間都已接近飽和。台灣至今仍未找到最終處置場,若繼續運轉,只會加劇核廢料困境。
  • 核三廠營運歷史的警訊:核三廠過去曾發生過汽機房大火、全廠停電(全黑事件)等重大異常事件。這些紀錄顯示,即使有嚴格的維護,老舊機組的運轉風險依然存在,令人無法完全放心。

2. 劣勢與風險:台灣 vs 日本

為什麼我們要將台灣與日本進行比較? 因為兩國在地理環境上有著高度的相似性。我們都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地質活動頻繁,海岸線容易遭受海嘯威脅。
因此,日本過去在核能發展上遭遇的挑戰與事故,尤其是福島核災的教訓,對台灣而言有著最直接且最真實的參考價值。

儘管如此,台灣與日本仍有本質上的不同,使得我們的風險更加嚴峻。

  • 地狹人稠,疏散的夢魘 台灣面積約 3.6 萬平方公里,僅日本的 1/10。然而,人口密度卻高達每平方公里 6,500 人,是日本的 2.5 倍。台灣的核電廠,尤其是北部的核一、核二、核四,都座落在人口稠密區附近。一旦發生核災,想像要在短時間內疏散數百萬甚至上千萬人,這將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3. 投資成本與經濟效益

經濟效益的迷思:總體成本才是真相

核電看似便宜,但若將所有隱形成本納入,其經濟效益將大打折扣。

  • 鉅額的建造成本與延役費用 新建一座核電廠的成本高得驚人,保守估計需要 新台幣 5,000 億元起跳。即使是延役,也需要投入數百億元進行安全升級。這筆鉅額投資需要數十年才能攤平,風險極高。
  • 營運期間的毛利 假設核電廠營運期間,每度電的燃料成本為 1 元,售價為 3 元,則每度電的毛利為 2 元。這使得核電在運轉期間看似很賺錢。然而,這只是短期收益,無法代表整體的投資回報。
  • 後端處理成本高昂 這才是真正的負擔。
    • 除役費用:一座核電廠的除役與拆解,保守估計需要 新台幣 1,000 億元。
    • 核廢料處理:這是一個天文數字,國際上深層地質處置場的成本估計為數千億美元,換算成新台幣可能達 數兆元,且需長期、跨世代維護。
  • 台灣目前的資金承擔能力: 台灣政府設立了「核能發電後端營運基金」,總額已超過 新台幣 3,000 億元,專用於核電廠除役與核廢料處理。然而,這筆資金是否足夠應付數兆元的後端處理費用仍存在極大爭議。尤其在核廢料最終處置場址仍無解的情況下,這筆錢更像是一個無底洞。
  • 核災風險高昂:若發生事故,賠償與除污成本可能為數兆元,極易使原本高額投資化為烏有。

4. 核廢料處理方式與安全疑慮
核廢料的未來:定時炸彈?還是安全存放?
核廢料問題是台灣重啟核電最難以迴避的現實。

  • 低階廢料:蘭嶼的困境 台灣唯一的低階核廢料貯存場位於蘭嶼,但早在 1996 年就已飽和,且當地居民強烈要求遷出。這使得我們連處理低階核廢料都陷入困境。
  • 高階廢料:無處可去 高階核廢料目前仍暫存在各核電廠內的乾式貯存設施中,但這只是過渡性的方法。由於台灣地質條件複雜,地震頻繁,且社會缺乏共識,目前沒有任何一個縣市願意被選為永久的深地質處置場。在最終處置方案確立之前,我們將持續面對這顆「定時炸彈」。
    即使用過的核燃料棒,產熱且放射性強。
    處理流程一般採三階段模式:
    1. 先在反應爐使用過燃料泳池中冷卻 3–5 年;
    2. 再移至乾式貯存設施(中期),至少儲存 40 年;
    3. 最後送往「深地質處置場」進行永久隔離 ESG遠見 - 永續共好PanSci 泛科學台電。

(b) 安全疑慮與限制

  • 蘭嶼容量已飽和:雖是唯一低放貯存場,但早在 1996 年即達飽和,並已停止接收新廢料 維基百科+1。
  • 乾式貯存設施面臨爭議:雖符合國際標準並存放於核電廠周邊,但地方居民常以「核廢料放你家」為口號表達恐懼與反對 Facebook台灣民眾黨Yahoo新聞。
  • 地質與空間限制:台灣地狹地震頻繁,目前尚未找到具備國際深地質處置場條件的地區。以國外模式參考,須選在地質穩定、遠離斷層與地下水、社會接受度高的地點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1。
  • 監管制度與公民參與不足:核廢料處理牽涉中央與地方機關協作,現階段尚未完成相關法規及最終處置場選址,社會溝通與透明度仍需強化 核廢料,去哪裡?。

5. 核分裂 vs 核融合比較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未來的抉擇,需要我們共同面對

所以,核電究竟是不是台灣的未來?這沒有一個簡單的是或否。
在我們享受核電帶來的穩定與便利時,也必須直視它背後那沉重的代價:

  • 成本:不僅是現在的電費,還有未來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的除役與核廢料處理費用。
  • 安全:我們能否確保在極端天災面前,核電廠的防線不會被攻破?
  • 責任:我們又該如何對待那些無處安放的核廢料,才不會把問題留給下一代?

核融合雖然充滿希望,但畢竟還在遙遠的未來。在我們腳踏實地的今天,每一次的能源選擇,都將決定台灣的未來和下一步。這不只是政府的決策,更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課題。

那麼,你認為呢?在考慮了安全、成本與責任之後,你覺得台灣應該如何走向這條能源之路?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unny 音樂故事沙龍
12會員
22內容數
創作,是我與自己的低語,這是一個讓音符說話,讓故事留下年輪的角落。 在這裡音樂不只是背景,它是回憶的寶藏、情感的載體;書寫不只是記錄,它是時間的倒帶、擁抱以往的自己。 在這個沙龍裡,願你找到屬於自己的共鳴與靜謐。 一起,用耳朵聽故事,用心閱讀音樂。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28)於核安會業務報告後,針對台灣核電議題三大面向「核廢處理」、「電價成本」、「發展前景」提出質詢,並督促核安會加強其社會溝通能力,以利政策推行、獲得民眾信任。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28)於核安會業務報告後,針對台灣核電議題三大面向「核廢處理」、「電價成本」、「發展前景」提出質詢,並督促核安會加強其社會溝通能力,以利政策推行、獲得民眾信任。
Thumbnail
臺灣北部一家重要發電廠的多個故障幾乎導致半數人口失去電力即時面臨的嚴重風險。臺灣電力網容易受自然災害和外部威脅影響,政府需提高電力網的韌性,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
Thumbnail
臺灣北部一家重要發電廠的多個故障幾乎導致半數人口失去電力即時面臨的嚴重風險。臺灣電力網容易受自然災害和外部威脅影響,政府需提高電力網的韌性,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
Thumbnail
地窄人稠的台灣,適合廢田種電乎?台灣有這樣的條件嗎?為了廢核,搞風電,搞緑電,是不是有些搞錯方向。 我自己不具備這方面的專業,但有興趣鑽研這方面的議題,曾看過不少文獻。我自己沒有答案,但是,看到這一張〔國家地理雜誌〕2023年攝影大賽得獎相片,使得我產生很大的疑惑與感觸!
Thumbnail
地窄人稠的台灣,適合廢田種電乎?台灣有這樣的條件嗎?為了廢核,搞風電,搞緑電,是不是有些搞錯方向。 我自己不具備這方面的專業,但有興趣鑽研這方面的議題,曾看過不少文獻。我自己沒有答案,但是,看到這一張〔國家地理雜誌〕2023年攝影大賽得獎相片,使得我產生很大的疑惑與感觸!
Thumbnail
ESG今周刊|核能電廠 沒有核災威脅!比爾蓋茲、童子賢都為核融合前景按讚,為何美國小型核電廠SMR仍胎死腹中? 各國積極衝刺零碳發電政策,小型核能電廠(SMR)因為沒有核災威脅,可以快速設廠而被寄予厚望,但是核廢料、成本太高的問題仍然無法解決。 以今周刊品牌的影響力,文中提到…
Thumbnail
ESG今周刊|核能電廠 沒有核災威脅!比爾蓋茲、童子賢都為核融合前景按讚,為何美國小型核電廠SMR仍胎死腹中? 各國積極衝刺零碳發電政策,小型核能電廠(SMR)因為沒有核災威脅,可以快速設廠而被寄予厚望,但是核廢料、成本太高的問題仍然無法解決。 以今周刊品牌的影響力,文中提到…
Thumbnail
「每天五分鐘 了解時事又學英文」 核能發電的議題在台灣及國際上的討論聲浪都不曾間斷,而在本文會用英文短文來聊聊核能發電的優劣勢,帶你了解國際議題的同時又能學習英文。
Thumbnail
「每天五分鐘 了解時事又學英文」 核能發電的議題在台灣及國際上的討論聲浪都不曾間斷,而在本文會用英文短文來聊聊核能發電的優劣勢,帶你了解國際議題的同時又能學習英文。
Thumbnail
「每天五分鐘 了解時事又學英文」 核能發電的議題在台灣及國際上的討論聲浪都不曾間斷,而在本文會用英文短文來聊聊核能發電的優劣勢,帶你了解國際議題的同時又能學習英文。
Thumbnail
「每天五分鐘 了解時事又學英文」 核能發電的議題在台灣及國際上的討論聲浪都不曾間斷,而在本文會用英文短文來聊聊核能發電的優劣勢,帶你了解國際議題的同時又能學習英文。
Thumbnail
「每天五分鐘 了解時事又學英文」 核能發電的議題在台灣及國際上的討論聲浪都不曾間斷,而在本文會用英文短文來聊聊核能發電的優劣勢,帶你了解國際議題的同時又能學習英文。
Thumbnail
「每天五分鐘 了解時事又學英文」 核能發電的議題在台灣及國際上的討論聲浪都不曾間斷,而在本文會用英文短文來聊聊核能發電的優劣勢,帶你了解國際議題的同時又能學習英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