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大三。打工兩年多,終於在生活存款簿上看到了一個讓我有安全感的數字。這筆錢原本生活休閒用途,只覺得放著就是安心。結果某天學長一句話,讓我的錢包上演了一場短短一週的「空城計」。

「我們畢業旅行要去泰國,少一個人,沒人湊數,你要不要一起來?」
不到兩萬塊團費,含機票、飯店、餐食,看起來很划算。我當時心裡盤算:去一次國外看看,機會難得。於是,我爽快答應了。

出發當天,台灣的陽光被普吉島的熱浪取代。下機後,領隊笑著說:「各位,來到泰國,就別省了,下次不知道什麼時候還有機會來!」(20年後的今天在也沒去過)這句話像是旅程的開場白,也是花錢的起跑槍。
白天騎大象,搖搖晃晃地穿過林間小道;晚上看人妖秀,舞台華麗得像進了另一個世界。
有空的時候,幾乎每天都去做泰式按摩,便宜又舒服,完全不管錢包的重量。還有夜市、百貨公司、紀念品……什麼都想買,什麼都覺得便宜。
回到台灣一算,原本計畫花三萬的旅費,竟然變成五萬。這一趟,開心是開心了,但又一次證明——我還是不懂花錢。
很多人說:「出國就該大膽花,反正難得一次!」但也有人提醒:「預算是底線,不守住就會後悔。」

我想,花錢本來沒有對錯,重點是——這筆錢花完之後,你還能不能笑著說:「值了」。
所以,出國時你會怎麼選?守著預算,還是放手去玩?
別忘了,花錢的方式,才真正決定了你這趟旅程的價值。
「回憶是模糊的,但花錢的數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