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要修行,不爭對不對,道心才會堅固。
★人家叫你這樣做,你就這樣做,頭腦也不會去想別的法子,這樣比較好修行。
★這個臭皮囊是借給我們住的,但我們卻往往為了它,造無量無邊的惡業。
★我們團體能莊嚴,私底下也莊嚴自己,無論在哪里都莊嚴,如課誦時,外來人看大家都很莊嚴,會對佛教有信心,不認為佛教是消極的。
★修學佛法,並不是什麼都不要,那會走偏的。
★凡事不要太著相,相貌好不起歡喜心,相貌不好也勿起煩惱。
★若你將地掃乾淨,師長硬說你沒掃乾淨,這時你若和他辯,這就是在家性情。若你能接受,說:「好!好!我把它掃乾淨。」這就是修行。
★信徒拿東西來供養,是來求福的,即使是供養一根草,我們也要以歡喜心接受。若拿好東西來,我們為了這些東西起貪念,則不能悟道。若拿壞的東西來,我們把壞的煮成好吃的,則福慧雙修。若未能適當處理,反而批評人家拿這些壞東西來,自己起煩惱,並且造口業。
★修苦行不是做很多,做事情是磨練自己的心。做事不能急,慢慢來,做久了自然熟悉,就會開智慧。事情應該怎麼做,不是刻意絞盡腦筋去想怎麼做,而是一看到就自然知道怎麼去做。
★在家人整天忙碌地工作,就是追求名利、聲望,想在物質上得到享受,吃好穿好住好。而出家人工作,則為訓練頭腦,工作不求做多,也不用急,更不是想得到別人讚歎,也沒有在追求什麼。穿的是求生西方的衣服,以前大陸叢林穿的是染色的麻布衣(在家人帶孝穿的麻布),吃的是很稀的稀飯,配的是簡單的菜,沒有像現在吃的是乾飯,又有這麼多的菜。
★行住坐臥當不離佛,像印光大師、弘一大師這麼有修行的人都還要念佛,更何況我們凡夫,當把念佛視為第一要務,我們在世俗都已念過書,再去念佛學院、學講經,更增加愛情愛別離苦之念。世俗人把苦當樂,等到老來就怕死,放不下子孫。而我們出家人雖然修苦行,邊做邊念佛,日子久了,體會出有天堂、地獄、六道輪迴,慶倖自己出家,佛念多了,智慧也就開了,就有所覺悟,到老時不怕死,還有個西方極樂世界可去。
★我們這裏能看到十方人,形形色色,雙雙對對。年輕出家眾愛情愛別之念較重,看到情侶時,若被環境所轉,對他們生起羡慕之心,則是沒道心,若認為他們這樣下去會墮落的,才是有道心。
★師兄弟在一起,佛法可多談些,其他則一律不談,以免心散亂,不要參加人家的閒聊。
★大家評論誰比較好時,自己不要參加意見,心裏明白就好。
★修行要靠自己去行,像一杯水,當你未飲之前不知其味,飲了之後,就知其味,所以要去行,才保證真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