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 Stephen Curry 在 IG 上的中國行影片,真的覺得不可思議。他在全球擁有龐大的粉絲群體,包括在中國也有極高的影響力,足以證明他在籃球領域所付出的努力與成果是多麼驚人。
他不僅在球場上展現個人影響力,更在財富、代言與投資方面展現了獨到的眼光。
每當我觀察到這類人物——無論是企業家、創業家,還是運動員,只要能在某一領域達到傑出成就,他們一定都在背後投入了巨大的努力。以 Curry 為例,他的訓練方式獨樹一格,許多 NBA 頂尖球員試圖模仿,卻發現難以達到相同效果。特別是他在無球跑動與時間掌握上的要求,甚至 Luka Dončić 這類頂尖球員也很難完全跟上。
這正顯示出他有自己獨特的方法,能讓身體狀態保持在最佳,並且一路從易受傷的體質轉變成能連續高強度出賽,甚至奪下 Final MVP,這一切都展現了他非凡的自我鍛鍊。
我常想,我們在欣賞這些頂尖運動員時,也能反思自己。雖然我不一定要成為籃球員,但我可以問自己:我想要在什麼領域達到怎樣的成果?
其實道理是一樣的——要在某個領域有所成就,就必須下足功夫,持續投入、研究、學習、操練,並且真正去執行。
Kobe Bryant 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他不只在球場上全心投入,甚至連裁判守則都去研究,因為他明白,要在這個領域成為最強,就必須掌握比別人更多、更深入的細節。厲害的人往往投入的功夫總是超乎我們的想像。
另外一個重要的元素是自律。
這裡我不是單純在談心態,而是想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說明:自律就是「什麼時間出現在什麼地點,做什麼事情」。
上班與創業的差異,其實就很能說明這一點。上班時,公司會要求你在固定的時間與地點完成工作,但創業則完全仰賴你自己去規範。若你無法管理自己,往往會直接影響事業的結果。
所以,最基本的自律做法,就是設定好你的行程表,並且確實落實。例如,你規劃每天早上八點前要完成與創業相關的學習,那你就必須確實做到;九點到十二點要與客戶或潛在客戶聯繫,就不要讓時間被影片或娛樂佔據。能夠持續執行這樣的規劃,其實就已經超越大多數人了。
大部分人往往缺乏這種意識,生活多半隨著現有行程在流動,缺乏清晰的時間切割與掌控。而一旦你的執行力夠強,便能在無形中走在許多人前面。
這其實也與習慣息息相關。James Clear 在《Atomic Habits》裡提出的觀點,就很能呼應這一點:「什麼時間出現在什麼地點,做什麼事情」,看似簡單,卻能幫助我們培養長遠的好習慣。上班是一種習慣,創業同樣需要透過這種模式來建立習慣。
此外,好的信念能支撐你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就像部隊或學生時期的按表操課一樣,如果能讓自己養成規律,進入一種可持續的節奏,那麼成果自然會慢慢累積。
最終,這一切都與目標息息相關。因為當你在制定行程時,其實就是在為目標鋪路。有人會說「系統比目標更重要」,其實無論是目標還是系統,都在指向同一件事:讓自己能持續投入,並在時間上保持自律。
我們看到 LeBron James、Stephen Curry、Kobe Bryant 這些頂尖球星,他們無一不是用嚴格的訓練、行程安排與自律來支撐自己的成功。或許他們也有放鬆的時候,但當進入工作與比賽,他們都是全情投入。
這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若你想在某個領域取得成果,就必須持續投入,並且用自律來確保自己能真正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