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不僅擁有壯麗山海風光,更蘊藏深厚的宗教文化。從市區的天后宮與玄武堂,到山間的靈霄寶殿與鹿野寶華山慈惠堂,每座廟宇皆承載著地方歷史、信仰故事與特色節慶,展現台東多元的宗教風貌。
ㄧ、台東天后宮(媽祖廟)

台東天后宮(圖片來源:台東觀光旅遊網)
- 歷史沿革:光緒十五年(1889)張提督為感念媽祖顯靈平亂,率先募資建廟,翌年(1890)重建,1891年落成並獲配“靈昭誠佑”匾額,為東台灣唯一媽祖官廟。日治時期於1930年受災重建至1933年,民國70年代增建牌樓等設施,2003年列為歷史文化建築 。
- 祭祀主神:天上聖母(媽祖) 。
- 參拜流程:一般依序為洗手淨身、上香敬拜媽祖、行三跪九叩、領取平安符/杯水等。
- 重要節慶:
- 每年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聖誕→遶境盛大。
- 每十二年舉辦「七朝祈安清醮」大型建醮祭典 。
- 搭配天后宮的遶境和:「炸寒單」活動 。
- 建築風格:傳統閩南式廟宇,正殿屋脊飛簷翹角,雕梁畫棟精緻。
- 特色:屋頂有龍虎雕飾,正殿懸掛「靈昭誠佑」古匾;廟前牌樓宏偉,是市區顯著地標。
- 氣氛:莊嚴古樸,融合台東本地的海港文化氣息。
- 交通方式:位於台東市中華路市中心,交通便利,公車或自駕皆易抵達。
- 特色小吃:廟週邊多有米苔目、炸蛋葱油餅、小米麻糬等在地小吃。
- 附近景點:台東鐵道藝術村、鐵花村、海濱公園等皆在步行或短程車程內。
- 香客大樓:附近無明確設立,大多依賴市區旅館或民宿供住宿。
二、台東玄武堂(炸寒單爺廟)

台東玄武堂(圖片來源:工商時報)
- 歷史沿革:1951年(民國40年)開始炸寒單活動,1954年鑄造神像後由信眾奉祀,1989年建廟正式命名「玄武堂」,並成立管理委員會 。
- 祭祀主神:寒單爺(趙公明)—俗稱武財神,金身具武官特色 。
- 參拜流程:平時上香祭拜;元宵節「炸寒單爺」活動中,肉身寒單爺需食素淨身、接受鞭炮轟炸等儀式 。
- 重要節慶:每年元宵節期間的炸寒單爺已成文化資產(2007年公告),場面壯觀 。
- 建築風格:融合傳統廟宇與民間信仰的簡樸風格。
- 特色:正殿奉祀寒單爺,神像為武將形象,金身魁武;外觀不像傳統大廟華麗,而更著重於儀式空間。
- 氣氛:因「炸寒單」聞名,廟宇設計注重迎神與民俗表演場域。
- 交通方式:位於台東市正氣路,接近市區,交通方便。
- 特色小吃:廟區週邊亦有台東小吃,如烤玉米、炸物小吃等。
- 附近景點:可順道至台東夜市或海濱公園。
- 香客大樓:無專屬,住宿需另尋民宿或飯店。
三、凌霄寶殿(靈霄寶殿/天公廟)

台東靈霄寶殿(圖片來源:中華聯合新聞社)
- 歷史沿革:
- 起源於民國57年(1968),原於台東市廣東路龍鳳殿。
- 民國84年(1995)重建完成,正式安座 靈修道法 。
- 祭祀主神:玉皇大天尊(玉皇大帝),並附祀多位神明,包括玉女三公主、三官大帝、關聖帝君等 靈修道法 。
- 參拜流程:拜天公,通常帶麵線、壽桃、茶水、香花等進香,農曆正月初九(天公生)尤為熱鬧 。
- 重要節慶:天公生日(農曆1月初九)香火鼎盛,民眾群聚祈求平安。
- 建築風格:仿宮殿式道教建築,結合現代混凝土結構。
- 特色:正殿宏偉,供奉玉皇大帝,色彩鮮豔,屋簷飛簷重疊;地處山腰,可遠眺台東市與太平洋景色。
- 氣氛:壯觀大氣,具有「登高朝聖」的宗教意境。
- 交通方式:位於卑南鄉富源村山腰,需開車或搭計程車較方便。
- 特色小吃:沿線可找偏鄉小吃,如涼麵、農家手作小點等。
- 附近景點:可遠眺台東市與太平洋美景,周邊有田野景致、民宿可結合住宿。
- 香客大樓:其二樓禪房僅供參香住宿者,非大樓型態宿舍 。
四、鹿野寶華山慈惠堂(瑤池金母道場)

寶華山慈惠堂(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記憶庫)
- 歷史沿革:
- 創建於1957年(民國46年),創辦人為簡丁木,因其自金母顯靈治病後建堂奉祀,堂址定名寶華山慈惠堂 。
- 厚重道場歷經林與信徒護持,迄今仍為信眾中心 。
- 祭祀主神:瑤池金母(主祀),同祀玉皇大帝、木公(東華帝君)、關聖帝君、地母娘娘等 。
- 參拜流程:靜心禮拜金母、取龍喉甘泉神水供奉、禪房住宿朝聖。
- 重要節慶:金母誕辰與堂慶,信徒群聚參加,由總堂委員與堂主主導儀式 。
- 建築風格:融合道教與宮殿式建築,採大規模山區宮殿格局。
- 特色:正殿雕梁畫棟富麗堂皇,建築群廣闊,屋頂琉璃瓦輝煌;堂內有金母神像與蓮花設計。
- 氣氛:莊嚴神聖,與鹿野山林環境相結合,宛如仙境道場。
- 交通方式:坐落鹿野鄉瑞和村山腰,需自行開車較為方便。
- 特色小吃:鹿野地區以茶葉、農特產聞名,可品嘗茶香小點。
- 附近景點:鹿野高台、熱氣球基地、山林景致等自然遊覽好去處。
- 香客大樓:有原木禪房及可容納約1200人的住宿設施,提供信徒過夜 。
作者|悠遊時光
走訪台東四大宮廟,不僅能感受媽祖、寒單爺、玉皇大帝與瑤池金母的神威庇佑,更能欣賞各具風格的建築之美,結合在地小吃與景點,體驗信仰與旅遊交織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