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是我們常見的連接裝置,大大小小的各式設備,都得靠USB介面去連結,也因為常常插拔,一個不小心就容易折斷受損。今天這個案例苦主表示,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斷的,真的是線上會議前才發現,幸好有提前,不然會議就開天窗了。
苦主說,這機器不便宜,跟一般視訊鏡頭不太一樣,希望我們能夠協助更換USB的連接座。我看了一下連接座,它是標準的USB TypeB的母頭,簡單來講,就是大家常看到的USB印表機連接埠形式。
一般常見的都是TypeA的介面,幾乎大多數的設備都是使用這個介面。而TypeB就比較少見,大多應用在印表機、掃描器…等工業用途的設備上,現在一般使用者比較多見的則是印表機,而UPS不斷電的監控連接,也是用這種介面。小師傅將機器拆開,先確認接頭規格,雖說是USB,但接頭介面也分程非常多種,不同介面的接腳定義也不一樣。確認清楚規格之後,小師傅要開始訂購零件,聯繫供應商。
維修這檔事真的快不起來,備料就是一個問題,接頭這麼多種,我們不會知道下一位苦主來維修時,他的設備是哪一種介面;如果每一款零件備個一些,可能小師傅這邊就爆倉了。而且北投天母地區,硫磺、濕氣都偏高,零件有時候放久了,還會有氧化的問題,雖然不是不能用,就是上機前還得先除鏽。所以我們都是接案維修,按照損壞的零件,重新訂購新品。
零件到了之後,開始拆解鏡頭,取出電路版之後,開始解焊插座。幸好不像其他USB隨身碟是折斷的,因此線路不用修補,所以就是更換USB連接座就好。

這個是拆下來的連接座。

我們可以明顯看到,裡面的固定片已經折斷消失。

左邊是好的,右邊是折斷的,兩個擺在一起比對一下。

換個角度來看。
USB隨身碟維修最麻煩的地方,就是每一支隨身碟受損的狀況都不一樣,折斷後的拉扯方式也不同,運氣好僅僅接頭斷裂。運氣不好,在折斷的時候,將整個線路拉扯掉,這個就得一條一條線路重新拉線,焊盤也要一個一個慢慢做。
維修電路版線路,我們稱做拉飛線,相信大家都聽過漆包線,只是電路版用的這個線,不像我們以往認知中的線那麼粗,而是根頭髮一樣細的線。所以整個拉飛線的過程,都得要在顯微鏡底下做,不然真的看不到。
小師傅笑說:「我都在做針線活,眼睛都快壞掉了…」

手工焊接更換USB底座。

換好之後,小師傅怕傷到鏡頭,用個塑膠套罩起來,這樣比較安全。
這個案件後來有順利修復,因為僅僅是接頭座受損,不用拉飛線,我好奇的問苦主:「這個座子怎麼會壞掉啊?」
他也無奈的搖搖頭說:「哪知道使用者怎麼用的?有一天要開線上會議前,才臨時發現。」
我只能笑說:「你們辦公室裡面的小精靈不想讓你們開會,所以偷偷弄壞它。」
他笑了出來:「別說小精靈,我也不想開會啊!」
辦公室裡面的小精靈,真是貼心!
我們下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