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有點感慨,我去收了一間辦公室的電腦設備,金主爸爸決定結束營業,辦公室在最後退租前,請我去清理公司裡所有的電腦設備。
當時接頭的主管,是一位非常資深的老員工,處理過程中我們聊了起來,才發現我們算是同期的。
怎麼說是同期呢?當時她入職的時候,我也剛好開始承接他們公司的服務案件,提到幾位公司的前同事,我也剛好都叫得出名字,瞬間我們兩個,對於該公司的回憶一下子湧現出來。
我一邊拆機器,一邊說這著每台電腦的大概狀況,其中幾台印象深刻的機器,我還可以說得出這台機器當時是哪位同仁使用,中間升級維修狀況時發生的一些趣事。
因為當時有台設備,採購時定位在文書使用,所以處理器用的比較低階(Pentium)。後來由於工作需要,機器忽然轉為平面繪圖使用,但因為沒有預算採購新機,所以只能進行原機改造。
那台主機的主機板是B85M-D3H,有四根記憶體插槽,機器上面已經安裝了DDR3 4G兩支記憶體,總記憶體容量為8G。按理說Win10的作業系統8G是足夠的,不過圖檔一開,記憶體使用量就爆表,幸好還有兩支空的插槽,我就直接買了兩支8G的記憶體來擴充。
其實我很不喜歡這種四支記憶體的配置,雖說可以滿足插好插滿的爽度,卻有系統不穩定的風險。不過沒辦法,在不能換機的情況下,直接擴充記憶體是個能暫時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後來這台機器就配置4G+8G+4G+8G的交疊插法,順利的把機器的記憶體升級到了24G,使用者也表示,在開啟PS跟AI的檔案,確實有比較順暢一些。當時拆解到這台機器的時候,我還跟「關燈人」聊起了這段故事。
這位主管也跟我說,當時他主要是跑各門市,在外場作業為主,所以跟我都在總公司作業的交集不多,直到後來她轉調回總部,我們的接觸才多了起來。
她調回總部時,接任公司的網銷部門,原本要當作會議室的辦公空間,突然要轉為一個部門使用,而且要增加三個位置。不過該辦公室僅一個網路電話點,現在突然要再增加兩個網路點位出來,似乎有點困難。
我請網路老師傅嘗試拉看看,結果發現裝修時配置的管線太細,塞不下三條Cat6的線,免強硬上,頂多再多塞一條Cat5e的線進去,接著就只能用網路分享器(HUB)去延伸。我想起這一場,是在最後收尾的時候臨時變更設置,無奈管線都已經配好,只能勉強滿足這樣的需求。
所以說HUB無敵啊!不要迴圈就好…
主管說:「當時也沒想到會被調回總部接任網消部門,更沒想到,會成為最後的那一位『關燈人』。很無奈,當時遇上疫情,接著又一直找不到人手,薪水已經拉高到比同業略高的情況下,卻仍招不到人,只能逐步縮減營業項目。」
我看著堆滿牆面的主機跟螢幕說:「你看,這些機器都是我出的,20多台主機跟螢幕,而且用到現在才退役,夠划算了吧?」
她笑說:「確實沒錯,這批103-104年的機器真是挺耐用…」

拆完硬碟的機器堆在牆角,還有一堆螢幕。

這一車是拆下來的硬碟。
「你看這台主機,這是第一位會計用的主機,當時原本要退役的,因為公司內完全沒有備用主機,我建議整理完之後,當備用機使用,最後轉到你網銷部,又繼續服役到現在。」我驕傲的說著
她驚訝的說:「這台是她的電腦?我記得當時接手的時候,機器還蠻順暢的,沒想到這機器這麼資深了?」
我接著說:「是啊!畢竟你們使用的內容強度不高,大多是文件跟網頁,而且到後期,幾乎全部轉往網路作業,本機使用量也變的更低。倒是你們門店的筆電受損率還真高,三天兩頭撞到、摔到,跟我另外一間連鎖門店不相上下。」
「是啊!門市就是這樣,使用者都不愛惜公家設備。」主管無奈的說
我說:「還好我們家老師傅都想辦法手工修復,至少不用花太多費用整台換掉,也算OK啦!那個機器的硬碟我都拆完了,剩下的部分,可以直接交給回收商處理,拆下來的硬碟,我會找時間幫你們把資料清乾淨的。」
「這樣就差不多了,算是完美收尾完成,時間過真快,十多年一下子就過去了!」
我笑說:「是啊!你們集團,我真的是從一開始建置到最後收尾,我都參與到了,也算是圓滿了!」
後記:公司由於人力縮減的關係,最後轉型走入文創業,目前保留一些簡單的筆電設備繼續使用。當然,我也是持續協助後續的維護,不過營運的部分,算是正式告一個段落了!
電腦設備其實真的很耐用,若不是時代的更迭,軟體的更新,不然可能還會用的更久。
我們下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