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買下人生第一台筆記型電腦。
那一刻的喜悅很快被現實澆熄,因為戶頭瞬間清空。
從那時起,我暗暗告訴自己:錢,真的要學著存。
接下來兩年,我靠打工與省吃儉用,硬是存下 10 萬元。
2004 年過年後,我帶著這筆「人生第一桶金」走進股市,滿懷期待地準備展開投資人生。

那一年剛好碰上總統大選,股市熱絡。我挑了耳熟能詳的「統一」股票。
剛進場時,股價一路上漲,我每天盯著電腦螢幕上的綠線往上竄,心想:「哇!投資好像沒那麼難。」
帳面數字跳動的瞬間,讓我第一次嚐到「錢會生錢」的快感。對一個剛存到十萬的新手來說,那種感覺甚至比打工一個月領薪水還要興奮。

2004 年 3 月 19 日,選前的那一槍,瞬間改變了一切。
股市連跌兩天,我盯著電腦螢幕,原本高漲的走勢急轉直下。
那時候的我,只能苦笑,手不敢賣,心裡只剩一句話:「才剛進市場不到一個月,就遇到大事件,這運氣未免也太差了吧!」
投資的第一堂課,就這樣教會我什麼叫「系統性風險」。
選後行情一夕消失,獲利沒了。
偏偏當時年輕氣盛,還跟學長相約去泰國旅遊。
結果呢?回國一算,戶頭幾乎見底,最後只好動用到證券帳戶裡的資金。
換句話說,投資還沒真的賺到,錢就先在生活與旅遊裡輸光了。
回想那段經歷,雖然有點苦澀,但其實很真實。
買電腦,是一種花錢;
去旅遊,是另一種花錢;
而把錢投進股市,最後賠掉的那一段,也是一種花錢。
不同的是:前兩種花錢換來的是回憶與工具,最後一種花錢,換來的是一堂昂貴卻深刻的金錢課。
所以,我常常問自己──
存錢只是手段,投資只是工具,真正的關鍵是:你懂花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