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生中的第一間房子,在二十四歲買入,五年後因為生涯規劃的因素,我賣掉房子的時候,看到存摺裡的數字是三百萬,那年我二十九歲。
人生的第一桶金,就是靠著存錢還房貸和賣屋的差價累積而來。這是因為對於房地產,我的概念是,它就是一種資產,而且政府願意用很低的利率借款,沒有理由要自住好幾年的房子不能自己負擔。
買房實際上就是一種投資行為,但同時也是逼你強迫儲蓄的一種動力,但這樣的壓力對我卻是某種安心,當時每個月只要還了房貸,就知道其他的錢都可以自由支配。
最近因為新青安政策,房價市場在賣方,只能說似乎是漫天喊價,很混亂。很慶幸之前賣房兩年後,進修回歸又秉持一樣的信念再度購屋,這次是為了結婚做準備,兩個人的家只登記在外子名下,因為這間房是公公贊助的頭期款,我希望事情單純,所以提出婚前我們各自買自己的房子,於是,我們主要住在外子名下的房子,我自己買的小戶型也在附近。每當我圖一個人清淨的時刻,我自己設計的小屋成了最大的避風港。
這幾年可能因為我看屋和購屋經驗豐富,也幫親友們講了幾次價。我自己的感覺是,現在的房價真的不是買房的好時機。就算房價不至於泡沫化,但各建商為了搭上政策的順風車,紛紛推出兩房加車位總價高於一千五百萬到二千萬的產品。
雖然我不太懂這些操作槓桿,但我很確定的是,在2026年新青安結束後,兩房格局的產品一定會有拋售潮,另一個時間點就是2028年,剛好是五年寬限期到了,當還貸款是本金和利息加總,這對某部分的人會是很大的負擔。
所以現階段想買房的人到底可以做些什麼呢?我的建議就是沿著科技業和你生活圈交集處多看房。我想我應該看屋超過上百間,很多事情做多了就知道重點是什麼。
通常我在意的點會單刀直入提問:
*社區一共有幾戶、一層有幾戶
我不建議總戶數低於一百二十戶以下的社區,單層戶數越少越好。
這涉及到之後管理的問題(包含管理費),更直接影響每天使用電梯的便利性。
當問這個問題後,就可以過濾六成以上的房子了。
但每個人在意的點不一樣,現在有打算要進入房市的人,每看一間就先問一下這個問題,然後再好好聽代售怎麼瞎掰解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