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38 魚鱗衣斑斑說:我只是一隻小小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也想起我平常與人相處時是不是也識人不清,容易以貌取人呢?有些人的美很外顯,第一眼就引起別人的注意;有些人的美藏在深處,相處久了,才越讓人發現。

陽台來了小小鳥,褐色不起眼。

我的陽台有植栽,鳥於是愛來。其中白頭翁「阿瘦」幾乎天天來走廚房,看有沒有早餐,熟識園丁的格友們應該不陌生,牠是我陽台戴白帽子的班長;而綠繡眼「左左」「右右」是兩小無猜,就算沒有早餐也來曬恩愛,是慣老闆旗下的大明星。但是,今天要登台的「斑斑」呢…?咦,他是誰?斑斑傻呼呼地說:「我只是一隻小小鳥。」

斑斑是斑文鳥(學名:Lonchura punctulata),是梅花雀科,文鳥屬的一種小型鳥,不論是花色或是體型大小,都與麻雀有幾分相似。以前他其實沒那麼常來我陽台,偶爾來時也沒有待很久。加上他全身褐色,尤其是頭部褐色更深,拍照時給人的感覺就是整個頭臉都「黑成一坨」,實在很難讓我說他多好看,我因此一直沒太關注他(FIG 1-2)。不過雖然長相不出眾,他的叫聲倒是很特別,「噓—噓—」很單一的聲音,不很清亮,像小孩子剛學吹口哨時,真哨音混參噘嘴漏風的聲音。他叫的頻次斷續而不密集,與麻雀吱吱喳喳叫個不停也很不一樣,我是不會弄錯的。


raw-image

FIG 1 陽台的藍花楹枝條停著一隻斑文鳥。斑文鳥全身褐色,頭頸部尤其褐得深。胸腹部顏色偏淡,有褐色魚鱗狀斑紋。褐色系加上小體型,斑文鳥乍看之下容易被誤認為我們周遭常見的麻雀。但麻雀肚子較白,且沒有褐色魚鱗狀斑紋。


raw-image

FIG 2 麻雀雖不起眼,兩邊臉頰白白的,拍照時還稱得上幾分可愛;但斑文鳥臉黑、眼睛黑、下巴也黑,加上鉛黑的嘴巴,真的「黑成一坨」,如照片所示。實在不討喜,裝可愛也沒用。


想起小時候,我伯父家的後院養了不少籠中鳥。院子其實不大,但數十個鳥籠靠著三面牆壁堆疊著,倒也是挺壯觀的。籠中大部分是小鸚,又叫桃面愛情鸚鵡(學名:Agapornis roseicollis),牠們隻隻五顏六色,非常可愛討喜,叫聲雖不大,但是聲音尖銳,我偶感吵雜。除了小鸚,院子裡也有幾籠是白文鳥、十姊妹等文鳥,花色單純多了,我後來知道白文鳥牠們其實就是從斑文鳥雜交配種而來的。



意外近拍,我重新認識小小鳥。

不知道為什麼,斑文鳥最近很常來我陽台,頻次多了,於是我幫他取了個名字「斑斑」(抱歉,這又只是一個菜市場名子,我太沒創意了)。不過即使有了名子,似乎能與人開始搭起一點連結了,但斑斑仍然對我頗有戒心,我在陽台的動作只要稍大,他就飛走。飛走我並不以為意,反正他是野鳥,反正我喜歡看鳥自由飛。

沒料到有那麼一個大太陽天,天上突然掉下來禮物被我拾獲——我竟用平常拍小朵花的微距鏡頭貼近拍到了「斑斑」,才發現他的羽色挺美的,近看才被我發現(FIG 3-5)


raw-image

FIG 3 豔陽下的斑文鳥「斑斑」。拍照時他眼睛瞇瞇的,似乎在打瞌睡?編者註:斑文鳥有著鉛黑色、錐狀形的粗厚喙子,再加上叫聲像在吹哨子,他們因此獲得「黑嘴嗶仔」這個可愛的台語俗名(嗶仔,哨子的意思)。


raw-image

FIG 4 斑文鳥的斑紋印在胸前及腹部的廓羽上,每一根羽毛都有類似的魚鱗狀斑紋。當我對焦在他的背時,一撮腹部側面的羽毛沒梳理好,從翅膀旁邊翹了出來,於是被我入鏡了,一樣可以發現魚鱗狀斑紋。


raw-image

FIG 5 也拍了翅膀。不論是下層的大片飛羽,或是上層的小根覆羽,斑文鳥的翅膀整個都是褐色的,沒有特別的斑紋。



小小鳥上枝頭,引來小思考。

想起1630年代發生在荷蘭的「鬱金香狂熱」,據說是世界上最早的泡沫經濟事件。當時由鄂圖曼土耳其引進的鬱金香球根異常地吸引大眾搶購,導致價格瘋狂飆高,然而在泡沫化過後,價格僅剩下高峰時的百分之一。網路上也說,白文鳥、十姊妹等文鳥,在1970年代的台灣也曾發生狂熱和泡沫。回想起來,我伯父原本就愛鳥,所以曾經養了很多鳥,當中的那幾籠文鳥應該和狂熱泡沫沒什麼關係吧。以時間推算,說不定是泡沫後,投資人不想再飼養的鳥,被我伯父收容吧?

也想起近幾年,台灣的生態保育意識抬頭,其中指標的重要物種,例如台灣黑熊、石虎、白海豚等,被廣為宣傳而受到大眾關注,市售商品(T恤、帽子等)也不乏牠們的卡通造型圖案,因此成了明星動物,連小朋友們都能朗朗上口。與此同時,那些同樣瀕危,卻默默無聞的許多其他生物,是否就很可憐,只能自生自滅呢?所幸倒也不是,因為當我們為了黑熊、石虎、白海豚等明星,把深淺山或農墾地或海洋都弄成友善動物的環境時,所有的生物(包括人類)都會受益。

以前我拍鳥,總特別關注明星級的綠繡眼,這次藉著近拍,讓我有機會重新認識了斑文鳥。我覺得斑文鳥的羽毛其實非常細緻,身體的魚鱗狀斑紋沒話說,連臉頰的羽色也分層次(就是原本被我戲稱「黑成一坨」的地方):「抱歉我錯了,斑斑請你原諒我」。也想起我平常與人相處時是不是也識人不清,容易以貌取人呢?有些人的美很外顯,第一眼就引起別人的注意;有些人的美藏在深處,相處久了,才越讓人發現。



不用我欣賞,小小鳥自有人愛。

這一天大太陽,我躲客廳看電視,「噓—噓—」,不很清亮的聲音輕傳到我的耳朵,我知道魚鱗衣斑斑又來了。隔著落地窗玻璃,我發現他不是孤鳥一隻,他今天攜伴來。我想,現在的他或許不怕我靠近,但他的愛人可不一定,我還是不要去打擾他的約會好了。我站遠遠地用相機記錄下這一刻,當然,搭的是我平常用慣的遠攝鏡頭(FIG 6)


raw-image

FIG 6 隔著落地窗玻璃,透過樹枝葉縫,我發現兩隻褐色小小鳥在血桐的橫枝上。陽光照射下,雖然離我有點遠,身上的魚鱗狀斑紋仍然清楚可見(格友們也瞧見了嗎?),沒錯,是斑文鳥「斑斑」和他的伴侶。


當電燈泡打擾別人約會不是我的習慣,我想,我還是躲客廳「放長線釣小鳥」好了。網路上說,斑文鳥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而且能一次在巢裡下很多顆蛋,甚至會超過十顆…。或許幾個禮拜後,按兵不動的我可以欣賞一群小小小鳥在樹枝上排排站,就叫他們「小斑斑」好了。嗯,小斑斑一號、小斑斑二號…,乾脆組一支棒球隊!

話說限制級畫面都還沒看到,就說要組棒球隊,我這個人會不會想太多了?沒辦法,陽台觀察者天性樂觀,他認為都市都可以種成森林了,那世界上還有什麼不可能的事?有時候禮物就是會從天上掉下來,看官們覺得呢?


〈小小斑文鳥〉

夏日的陽台

魚鱗衣粗黑喙子

漏風的哨聲


【作者簡介】

作者熱愛生命,喜歡大自然;他住在都市,卻想種一座森林。透過一系列自家陽台攝影,他編著了世界上第一本聚焦於陽台生物的雜誌《陽台觀察者報告》。目前人生的志向是推廣陽台綠化,讓台灣的都市蛻變成森林都市。他們說,如果把花園和各種植物帶回城市,動物們也將回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陽台觀察者的沙龍
247會員
38內容數
這裡不賣花、鳥、蝴蝶,只記錄我陽台的小世界。嗯,那或許是你也有的。
2025/07/31
城裡的日光照著外婆的庭院,那裡有玉蘭,有含笑,有桂花,魚兒在池子裡轉啊轉的。
Thumbnail
2025/07/31
城裡的日光照著外婆的庭院,那裡有玉蘭,有含笑,有桂花,魚兒在池子裡轉啊轉的。
Thumbnail
2025/07/09
我知道你即將甦醒,但我告訴自己別急別急:佳釀、覺悟、蛻變…那些生命中的美好從來都是需要時間等待的。
Thumbnail
2025/07/09
我知道你即將甦醒,但我告訴自己別急別急:佳釀、覺悟、蛻變…那些生命中的美好從來都是需要時間等待的。
Thumbnail
2025/06/18
在我看懂「奇科斯人」的把戲後,我發現幫綠繡眼拍照也可以很悠哉。
Thumbnail
2025/06/18
在我看懂「奇科斯人」的把戲後,我發現幫綠繡眼拍照也可以很悠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色調奪目的小鳥,全個頭黑色,身黃色,加上和紅耳鵯一樣的立了頭髮造型,絕對令人一見難忘。
Thumbnail
色調奪目的小鳥,全個頭黑色,身黃色,加上和紅耳鵯一樣的立了頭髮造型,絕對令人一見難忘。
Thumbnail
外貌像青腳鷸,上體沾灰,但和青腳鷸不同是體態比較圓筒,下體也較潔白。
Thumbnail
外貌像青腳鷸,上體沾灰,但和青腳鷸不同是體態比較圓筒,下體也較潔白。
Thumbnail
整體灰藍色的小鳥,眼小而咀厚,小咀深得看似嵌入了臉中讓牠看起來像小胖胖,樣子十分可愛。
Thumbnail
整體灰藍色的小鳥,眼小而咀厚,小咀深得看似嵌入了臉中讓牠看起來像小胖胖,樣子十分可愛。
Thumbnail
那年夏天,我家收容一隻落巢的紅嘴黑鵯幼鳥......
Thumbnail
那年夏天,我家收容一隻落巢的紅嘴黑鵯幼鳥......
Thumbnail
在這趟旅程中其中一種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小鳥。黑背三趾翠鳥的袖珍體型,就算把牠放入口袋中也卓卓有餘。
Thumbnail
在這趟旅程中其中一種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小鳥。黑背三趾翠鳥的袖珍體型,就算把牠放入口袋中也卓卓有餘。
Thumbnail
暗褐色的海鳥,嘴巴短,尾巴短,但雙翼卻異常地長,讓牠們很適應在海上長期飛行。
Thumbnail
暗褐色的海鳥,嘴巴短,尾巴短,但雙翼卻異常地長,讓牠們很適應在海上長期飛行。
Thumbnail
一首關於愛乾淨的白鷺鷥的新詩
Thumbnail
一首關於愛乾淨的白鷺鷥的新詩
Thumbnail
烏雕鴞體型大,眼睛又長在臉盤的正面,當我和牠們對視的時候,不期然會覺得牠們的身體内是藏著一個人的靈魂,看著烏雕鴞渾圓而帶有靈氣的眼神,不禁也會把牠們的眼光吸引了,想要再一看再看。
Thumbnail
烏雕鴞體型大,眼睛又長在臉盤的正面,當我和牠們對視的時候,不期然會覺得牠們的身體内是藏著一個人的靈魂,看著烏雕鴞渾圓而帶有靈氣的眼神,不禁也會把牠們的眼光吸引了,想要再一看再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