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裡的日光照著外婆的庭院,那裡有玉蘭,有含笑,有桂花,魚兒在池子裡轉啊轉的。
人之所以徬徨,常源自於心中沒有定見,又面臨了叉路必須選擇;之所以情感難以承受,是面對的人事或所處的環境,與心中想像的畫面距離太遙遠。
我不是什麼名校學生,在校成績也只是中等,但幸運之神眷顧了我。當年我承蒙師長的厚愛以及貴人(學姊)的引薦,在我畢業前夕,我未來的工作已經在等我了,畢業後的日子於是順利銜接。工作的內容符合我在校所學的,並精益求精;工作的氣氛也還不錯,同事中有幾個很處得來,至今也仍偶有聯絡。期間雖然也被刁難過,但自思是人家的後輩,忍著忍著日子也就平順過了幾年了。略可惜的是,我後來漸漸無法承受那樣的日子,為什麼呢?
為什麼呢?其中一個原因是交通。當時工作的地點在城市的西邊,離我住宿的地點有點距離,不塞車時開車約莫需要半小時。半小時乍聽是還好,我總是早起,在上班車潮湧現前抵達辦公室;但下班不可能提早,總是迎來車潮。早幾年那邊遇到車潮倒也還好,但越到後面幾年,車潮變得很可怕,於是我天天傍晚苦塞在車陣裡,日子久了,都覺得自己要得憂鬱症了。曾經有一次外出開會,在傍晚回家時,看到遠處的山與彩霞那麼美,而且因為歸路不同,不用塞車。我就很納悶,為什麼我要天天跟人擠在那裡,有離我的夢想靠近一點了嗎?我是不是該離開,去鄉下種田比較自在呢?
想起童年時外婆家有一個庭院,種了一些花草,當時我年紀小,是沒有細看過那裡究竟種了什麼,但現在回想,應該有一些是香花植物吧?因為外婆家的閣樓有一個小佛堂,貢桌上常擺放一些香花,我猜就是外婆清早時從庭院裡摘過去的。話說小小孩去到庭院不懂得賞花,但對庭院角落的小水池倒是興味盎然。小水池旁邊是用石頭砌成的假山,還有人工的小瀑布,池子裡則是養了些錦鯉。我只要一去到外婆家,一定要先去小水池看看,看那些魚在一個有限的空間裡轉啊轉的,直到看滿意了,才去找表弟妹們玩。看魚在池子裡轉圈圈,我有看出什麼人生的大道理了嗎?

FIG 1 陽台的幾盆馬拉巴栗(光瓜栗)是媽媽送我的植物,也是我享受綠意生活的開疆功臣,從我當學生外宿時,他們就開始跟著我漂泊。我其實沒有挨餓過,但他們卻常常被我忘記澆水(真抱歉啊),所幸他們耐曬、耐陰、耐旱、又耐濕,這麼多年下來仍屹立著。現在他們在我陽台安頓下來了,就在落地窗前一字排開,當作我客廳的遮光窗簾。馬拉巴栗葉子為掌狀複葉,具有長柄,日光一照,產生小輪子般的影子。當風吹葉子搖曳時,小輪子似乎也跟著轉起來了。

FIG 2 另一種陪伴我多年,也是媽媽給我的植栽是千年木,一樣是耐旱、耐陰、也耐強光(媽媽最了解兒子黑拇指的能耐了,說得一點兒也沒錯)。千年木的葉子輪狀互生,細長近線形,常聚生於莖枝頂端,新葉向上生長,老葉垂懸狀。綠葉中夾雜紅黃縱向條紋,陽光照射下拍攝,顯得格外多彩。
就在我開始徬徨的時候,幸運之神再度眷顧了我。前同事(學長兼老師,另一個貴人)新服務的單位缺人手,主動聯絡我是否有意願轉職到他那邊?大概是我已萌生轉換跑道的念頭,心想離職是早晚的事,我家也沒有農地可供我種田,於是我電話中直接答應他。新工作雖然還是在城裡,但靠南邊,不那麼熱鬧,附近就有一些房子是我攀得起的,於是我安頓下來了。我的第二份工作上班與同事相處愉快,下班路上不用塞車,一做好幾年直到現在。人一定要有什麼偉大的抱負嗎?我好像沒有。沒有偉大抱負的人,是幸福還是悲哀呢?
或許是我媽媽從小看著我外婆在庭院種花草,在我爸爸的幫忙下,她也在我老家透天厝的頂樓弄了一個小小的空中花園。神奇的是,花園雖不大,美輪美奐的,四季都是繁花盛開,親友們來我家總是讚不絕口——原來我媽媽是天生的綠拇指。童年在家無聊時,我會到媽媽的花園裡消磨時光,看到一點點枯黃色,出現在華盛頓椰子大片扇葉的末尾,我就拿剪子把葉子泛黃的部分剪掉,只留下綠的部分,我當小孩時就是這麼無聊,哈。有一天,外公拿了木板和繩索來,在花園的棚架下綁成一個鞦韆,於是童年的我,就更愛在媽媽的花園裡了。
警語:
本文刊載之照片包括昆蟲。格友繼續閱讀前請自行斟酌。

FIG 3 白頭翁雛鳥「阿呆」長這麼大了卻還不會自己找食物吃,都還要靠鳥媽媽餵,鳥媽媽到處覓食的時候就留阿呆自己一個在我陽台玩耍。牠東聞聞西咬咬,在樹枝間跳來跳去,最後停在藍花楹枝條上休息。我知道秘密故事裡,小孩無聊時會到媽媽的花園裡玩,沒想到多年後會有一隻無聊的幼鳥,喜歡待在我的陽台消磨時光。

FIG 4 黃斑椿象「艾蜜莉」長住我陽台,並喜歡在陽台旅行。她旅行時隨身攜帶折疊棒,可以用來自拍、可以當吸管、或是走累了當拐杖拄著休息。雖說她今天旅行偷懶休息,但她春夏秋冬四季可都是勤勞現蹤影,是我在陽台的最佳玩伴呢。
小池子裡錦鯉轉啊轉的,而小池子外呢?幾十年過去了,我家幾代人都在城裡轉啊轉的,魚兒們沒有機會游到池外的世界,我則沒有勇氣飛到城外的世界。或許城裡的日光燦爛,養得起我家幾代人,包括外婆的庭院和媽媽的花園。那麼以後的我呢?或許只要有一小塊曬得到日光的空間,仍在那客廳的落地窗外,我就會覺得這個世界還有容我身、安我心的位置,我就不會感到徬徨。

FIG 5 每當鳳凰花開,驪歌響起時,就是校園莘莘學子畢業離校的日子。我曾經捨不得長大畢業,但還是已經畢業離校了,我的心怎麼安撫呢?於是在自家陽台種一棵校園的鳳凰木,讓他長伴我左右。鳳凰木的葉子為二回羽狀複葉,羽片多達20對以上。他們的小葉子會在夜晚閉合,減少水分散失,等到白天太陽一曬,小葉們就又打開,以執行光合作用,真是名符其實的智慧型太陽能板。

FIG 6 除了被暱稱為「台灣阿婆」的白色蝴蝶蘭之外,因為我喜歡嬌艷,於是陽台也養了紫紅色的蝴蝶蘭。就說「艾蜜莉」喜歡旅行,也喜歡拍寫真集嘛,她一早大辣辣地爬上蘭花花瓣上,存心等著我拍花照片時,也能被一起入鏡。哎呀,艾蜜莉真有心機。
〈城裡的日光〉
城裡的日光照著外婆的庭院
那裡有玉蘭 有含笑 有桂花
魚兒在池子裡轉啊轉的
城裡的日光照著媽媽的花園
那裡有樹 有小孩 有歡笑
小孩在鞦韆上盪啊盪的
城裡的日光照著我的陽台
那裡有蟲鳴 有鳥叫 有蝶舞
我的夢想拋到遠方

FIG 7 想起一首小時後聽我爸爸唱過的老歌《榕樹下》,歌詞裡樹下情話綿綿說不完,還有醉人的綠草香,是讓人懷念的地方。沒想到幾十年後,從陽台鳥大便自己長出來的榕樹,也在樹下默默上演醉人的戲碼。上位圓肚子的是女生,下面扁肚子的是男生,我雖然不是生物學家,但我終於也看懂為什麼我家蝴蝶「王美麗」每年都下蛋,綿綿不絕的。

FIG 8 城裡的日光照著我的陽台,那裡有蟲鳴、有鳥叫、有蝶舞,我的夢想拋到遠方。
後記:
《陽台觀察者報告》系列文章主要收錄陽台發生的故事,比較少寫觀察者自己的故事。曾經有格友留言,是什麼樣的原因讓我這麼熱愛動植物花園?這次的文章寫在我方格子寫作兩周年的時刻,讀起來或許有點自我介紹的感覺,也許可以供給提問的格友參考(謝謝您的留言!)。在此也感謝許多格友這兩年來花時間閱讀我的文章、打賞愛心、留言鼓勵。您們都是我人生中的貴人。
畫作分享與致謝:
感謝格友小丘為大家畫畫,其中有一幅關於小男孩玩鞦韆的作品《自在的時光》是我許願的,歡迎格友們到小丘家瞧瞧呦。
【作者簡介】
作者熱愛生命,喜歡大自然;他住在都市,卻想種一座森林。透過一系列自家陽台攝影,他編著了世界上第一本聚焦於陽台生物的雜誌《陽台觀察者報告》。目前人生的志向是推廣陽台綠化,讓台灣的都市蛻變成森林都市。他們說,如果把花園和各種植物帶回城市,動物們也將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