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束了瘋狂的富山行程後,即將到來的是北陸最後的目的地: 金澤。金澤市位於日本石川縣,是北陸地區最主要的城市之一。它以保存完好的歷史街區: 東茶屋街、金澤城公園,豐富的傳統文化和精緻的工藝品而聞名,有著「小京都」的美譽。此外,金澤在傳統工藝方面有著深厚的底蘊,特別是以金箔工藝最為出名。您可以在這裡找到各種金箔製成的紀念品,甚至還有金箔冰淇淋。此外,金澤也以加賀友禪(和服染色)、九谷燒(瓷器)和輪島塗(漆器)等傳統工藝而著稱。
使用 JR 西日本關西北陸周遊券,可以讓我從容不迫的到車站選擇任何一班新幹線搭乘,畢竟富山和金澤都是大站,所有北陸新幹線都會停靠,可以無腦上車。
同場加映: 關西北陸 JR pass 使用心得分享

陽光灑在白雪上真耀眼

到了金澤車站人明顯就多了
先來簡單介紹何謂加賀百萬石,在江戶時代,日本各個藩的財力與地位,主要是以石高來計算。「一石」指的是一個人一年所需的米量,而石高就是這個藩的領地一年能生產的米總量。加賀藩的領主前田家,在戰國末期由前田利家奠定基礎,到了江戶時代,其領地的實際石高高達約 120 萬石,這在全日本的藩中是最高的,遠遠超過其他大名。因此,人們便用「百萬石」來稱呼這個富庶強大的藩,而這個稱號也成為加賀藩權力與繁榮的象徵。因為加賀藩的實力太過雄厚,為了避免德川幕府猜忌,前田家將大量的財力投入到文化和藝術的發展上,而非軍事,這也讓金澤地區的工藝、茶道、能樂等文化蓬勃發展,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化遺產,這也是我們今天能在金澤感受到濃濃歷史氣息的原因。

金澤車站旁的大商場 FORUS

矚目大笑臉 smile hotel

金澤車站最亮眼的鼓門

到了街坊還是滿滿的積雪
加賀版萬石巡禮的路線通常是從長町武家屋敷~尾山神社~金澤城公園~兼六園,也是大部分人來金澤的必看景點。但由於是從西邊開始的緣故,因此我想把西邊的西茶屋街一併放入行程。
在金澤最方便的就是有十分便捷的巴士系統,北鐵路線巴士、JR西日本巴士、城下町周遊巴士以及小型的低底盤巴士。在金澤站東口可以非常便利的查看時刻表以及預計前往景點的搭乘月台。

車站東口一出來便會看到的巴士資訊

時刻表的右方都會寫上前往的景點,非常貼心
西茶屋街
這次首先前往西茶屋街,從 google 地圖上的評價便可看出兩者的知名度差異。西茶屋街相對東茶屋街來說規模較小,氛圍更為幽靜。同樣保留了許多傳統的木造町屋和茶屋,雖然遊客相對較少,我認為反而更能讓人沉浸在舊時的氛圍中。實際到點也發覺真的沒啥人,能夠好捕捉到傳統木造屋工藝上的細節。
持續往目標路線前進,西茶屋街附近有前往長町武家屋敷的接駁巴士,是低底盤巴士,外觀上看起來小巧可愛,對於路線銜接上也很關鍵。畢竟原本是要用金澤市內的共享單車來補足相對冷門的景點,但因為大雪緣故營運方直接停掉了整組系統😢😢。

低底盤巴士也會繞回去近江町市場
長町武家屋敷
接下來來到了行程中第二點: 長町武家屋敷。長町武家屋敷的形成,主要源於 江戶時代城下町(以城堡為中心發展起來的城市)的規劃模式。當時,統治金澤的藩主——前田家族,為了有效地管理和保護領地,將旗下的武士集中安置在金澤城周邊。而金澤獨特的地方在於,其統治者前田家族坐擁「加賀百萬石」的龐大領地(意指年收穫一百萬石稻米,象徵著極高的財富和權力),是江戶時代僅次於將軍德川家的第二大藩。這種富庶的經濟實力,讓中上層武士的生活水平遠高於日本其他地區,他們得以建造寬敞、豪華的宅邸。長町就是當時這些中高階武士的居住區,其保存完好的土牆、石板路和宅邸,正反映了當時金澤作為一個繁榮富裕城市的面貌。
進入明治時代(1868年起),隨著日本實施「廢藩置縣」政策,武士階級失去了原有的俸祿和特權,許多武士家庭不得不變賣或放棄他們的宅邸。長町的武家屋敷也因此逐漸失去了其作為武士居住區的原始功能。然而,幸運的是,這些珍貴的歷史建築在二戰中沒有遭到大規模破壞,許多土牆和部分宅邸得以完整保存。如今,部分武士宅邸被重新修復並開放給公眾參觀,例如知名的 野村家,讓遊客能親身走進武士的居所,感受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原本的野村家小庭院也滿滿都是雪了
實際走訪武家屋敷,個人認為這裡得益於較為狹窄的巷弄,能夠拍出最有意境的空巷照片,只可惜當天人潮稍多,原本的想法也只能作罷。


日本冬天木地板真的都超冰的



從巷子走出來後便能看到可愛的商店街

不知不覺文章已經超多字了,因此接下來會把尾山神社、金澤城和兼六園放到下篇文章進行分享。金澤能遊覽的經典景點很多,這也是金澤總能有絡繹不絕的遊客的主因,剩下的篇幅就留待下回分曉吧~
圖片來源: 自攝